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海外版點睛之筆:新型城鎮化的辯證法

2017年03月15日 12:5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兩會期間,許多代表委員都將新型城鎮化視作焦點。雖然這不是新概念,但這一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城市化運動,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無論是“三個1億人”的目標,還是頂層設計的出臺,始終吸引著中外輿論的關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中國方案”,既要有理念先進的規劃,也要有水準高超的執行。

  採訪中我發現,解決新型城鎮化的問題,需要有一些辯證思維。

  要考慮城市,也需考慮農村。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事實上,當下已有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他們基本上不會回農村,卻沒有進城落戶,這很容易導致耕地空置、鄉村空巢、産業空心的“三空”現象。如何妥善處理,考驗施政智慧。

  要考慮數量,也需考慮品質。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將農村人“挪”進城市,而是要讓大家安居樂業。這就要求,政府應當儘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進城新市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找到穩定工作,在城市裏擁有自己溫暖的家。

  要考慮大城,也需考慮小鎮。過去,由於歷史原因,普遍存在著城鎮空間分佈和規模結構不合理的現象,特大城市人滿為患,小城鎮難以留住人。未來,需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吸引力,引導人口和産業向這些地方疏散轉移。

  要考慮當下,也需考慮長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這意味著,城鎮化實施的水準和結果,直接影響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這要求我們放遠目光,多為未來著想。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然,要做好新型城鎮化,還有許多方面要考慮。比如需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必須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應當鼓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應該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等等。

  面對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我們應多一些辯證思維,少一些盲目蠻幹,真正貫徹落實好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