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中青報:汽車尾氣檢測裏到底還有多少“霾”

2017年03月02日 13:1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汽車尾氣檢測裏到底還有多少“霾”

  當地環保部門必須正面回應,“霧霾天氣這麼嚴重”到底與下達罰款任務之間,有怎樣的必然聯繫?

  剛領到“綠標”的車,被檢出“尾氣超標”,西安市民黃先生近日遭遇了這樣的怪事。西安市環保局高陵分局回應稱:罰錯了!對當日執法的工作人員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的問題,該所負責人趙某沒正面回答,只説該所幾名工作人員是去年10月以後才招聘上崗的。這些人員是否持證上崗?這樣執法是否與上級下達的罰款任務有關?趙某稱:“上面給壓任務呢!特別是現在霧霾天氣這麼嚴重!”(《華商報》3月1日)

  過去只聽説車輛沒有粘貼“黃綠標”將被罰。現在年檢合格,並粘貼了“綠標”,卻同樣要被罰,這真的只是工作人員的“誤操作”嗎?

  依據《西安市治污減霾工作實施方案》工作要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部門確實可以對證照手續不全或排放超標的車輛依法處罰。但是,剛檢測通過的“綠標”車上路即被查出尾氣超標,顯然不能把責任都推向車主,更不能簡單以“尾氣超標”結論作出行政處罰。車輛年檢合格,並拿到“綠標”,意味著車輛尾氣排放量符合標準已有正規機構背書。現在,環保執法人員又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論”。車主到底該相信誰?出現這種衝突,大概只有兩個原因,一是此前的年檢存在問題,二是現場的抽檢有問題。

  根據西安市環保局高陵分局的回應,應是現場抽檢出現了問題。可這樣的結論,依然難以打消外界的疑慮。一,回應稱“罰錯了”的原因是因為“臨時來的幾個新手,對政策不了解”,此一説辭顯得過於模糊。罰沒罰錯,到底與相關政策有什麼關係,又是怎樣的政策?難道是因為只要有了“綠標”,即便現場不合格,也不用處罰?還是因為,媒體關注了,所以找個理由來搪塞?二,為何在黃先生尋求幾家檢測機構重新檢驗時,都遭到了拒絕,並被要求復檢必須得先交罰款、修車?環保局與檢測機構之間到底有何關係?

  在上述疑問未得到解釋的背景下,涉事環保局尾氣監管所負責人的一句,“上面給壓任務呢!特別是現在霧霾天氣這麼嚴重!”更讓人疑竇叢生。所謂“上面給壓任務”,通俗理解可能就是罰款任務。至於到底有沒有這個任務,西安市環保局沒有正面回應媒體的質疑。若真有這樣的任務,就更加難以讓人相信貼有“綠標”的車輛被抽檢出尾氣超標被罰,只是執法工作人員的操作不當了。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當地環保部門必須正面回應,“霧霾天氣這麼嚴重”到底與下達罰款任務之間,有怎樣的必然聯繫?

  無獨有偶,近日恰有媒體報道,在唐山多個機動車檢測站,“黃牛”盤踞檢測站的現象較為嚴重。一些重型柴油車司機稱,年檢都找“黃牛”代辦,只要花點手續費,“冒著黑煙都能通過檢測”。類似有關尾氣檢測造假的現象,近年來屢屢被媒體曝光,甚至成為行業的公開秘密。于這種現實下,貼有“綠標”的車輛在二次抽檢中被罰,就引發出一種更大的隱憂:正常的尾氣檢測環節可以走過場,環保合格標誌也可以隨便拿,那麼設置二次檢查,並對超標車輛進行行政處罰,則在無形中構成了一種“養魚執法”,增加了車主的負擔不説,還消解了環保合格標誌應有的法律效力。到頭來,儘管車主被罰,執法部門完成罰款任務,彰顯了“治理政績”,空氣品質卻沒能因此得到實質提升。

  大氣污染防治,加大汽車尾氣的檢測力度確有必要。但尾氣檢測造假之“霾”不除,不追究源頭問題,而只是在原有“漏洞”之上加大罰款力度,那麼再多的“嚴格處罰”也不過是在掩蓋和拖延問題,與大氣污染防治的根本目標背道而馳。這樣的“偽治理”還有多少,有關部門有必要重點查查。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