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藝考腐敗亟待重拳整治

2017年02月20日 11:14:54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藝考腐敗亟待重拳整治

  近日,各藝術院校自主招生陸續開考。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雖然多地在統一標準和加強考試現場監督方面進行了不少改革,但藝考招生仍存在漏洞。

  長期以來,藝考都是教育腐敗的重災區。據新華社記者梳理,近3年,各地都有藝考腐敗案件被查處,其中不乏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窩案。比如,2014年,湖北美術學院原黨委書記劉剛獲刑11年,其曾公開在學院行政辦公會上,讓各位領導報出各自的關係考生名單,合謀照顧策略;2015年,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音樂教師、樂團指揮羅天如涉招生腐敗,斂財28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2016年,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原院長孟新洋因在2008年至2014年間幫助13名考生通過音樂學院專業考試,累計受賄123萬元,獲刑5年。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藝考腐敗幾乎都是直接和金錢掛鉤的赤裸裸的權錢交易。據《半月談》2015年的報道,某考生家長“常年與藝考打交道,可以背出國內多所高校不同藝術專業的敲門‘價碼’,‘聲樂競爭激烈,價位最貴,50萬元左右;管弦類次之,30萬元左右’,尋租費用分拜師見面禮、‘開小灶’學費、打點評委費用、買樂器等,更有甚者,直接給業內權威送房産或汽車。”

  藝考腐敗竟然已經倡狂到了明碼標價的地步。

  但即便如此,藝考人數仍在連年增加。與藝考連年升溫相伴的,是藝考腐敗的案值增大、頻次增多、易發環節擴展。這種狀況的危害毋庸置疑:考生及家長負擔不斷增加;進一步腐蝕教育公平;破壞高等教育招生和人才培養生態;從起點處影響藝術和影視等行業價值觀念,加劇“貴圈真亂”“影視圈就是一個大染缸”等錯覺,拉低整個行業從業人員的水準。

  雖然藝考因其特殊性、主觀性,在預防腐敗方面存在一定難度,但絕非束手無策,參考國考的經驗、借鑒企業反腐的制度、加強對行賄人的懲罰等,都會有一定的效果。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已然食髓知味的大量相關人員在此風瀰漫的過程中,早已形成利益共識,無力也不願對自身進行刮骨療傷式的改革。當整個行業已經積習難改,內部小修小補的自我約束必然無力扭轉局面,就很有必要借用外力,對其動一番外科手術。

  根據中紀委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對中管高校的巡視,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而招生錄取和專業調整是中紀委高校反腐的重點環節,藝考反腐自然也在其中。通過鐵拳反腐,把藝考的種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我們樂觀其成。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