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一季度A股怎麼走?讓歷史告訴你

2017年01月10日 10:12: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經濟波動,會遵循週期性的運作軌道,A股市場漲跌同樣有著季節性的章法可循。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2000年至2016年的17年內,上證綜指一季度漲多跌少,比例為10:7。

  分析人士指出,一年之計在於春,A股一季度“春風拂面”的背後推手,一方面在於市場流動性季節性寬裕;另一方面在於一季度前後重磅政策面消息集中,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號文件和兩會,為市場行情啟動提供了契機。

  不過,共性之中存在個性,今年A股是選擇成為“大概率”事件,還是“小概率”事件呢?分析人士指出,A股市場總體仍然是存量資金博弈,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或仍在3050-3200點之間箱體震蕩。

  春風拂面

  2016年11月底至12月份,上證綜指在債市黑天鵝事件波及下,出現深幅調整,但當2017年的鐘聲敲響,反彈的集結號也在多頭部隊上空吹響。1月以來,上證綜指累計上漲2.18%。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00年至2016年的17年間,只有7年中一季度是下跌的,其餘年份均為上漲,即上漲與下跌的年份數量比例為10:7。其中,漲幅最高的是2000年和2009年一季度,分別上漲了31.73%和30.34%;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一季度,為34%。

  僅就一月份而言,上漲年份和下跌年份的比例則是8:9,幾乎不相上下。其中2000年一月漲幅為12.32%,表現最好,其次是2003年,同期漲幅為10.47%;一月份跌幅最大的年份是2016年,高達22.65%,其次是16.69%。

  “從A股市場上看,每年一二季度的年報行情,都是市場期待的投機盛宴,是比較好的投資時段,市場投資者在年初都已經備足糧草、厲兵秣馬,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研究總監劉光桓指出。

  劉光桓表示,“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季度市場流動性通常都比較寬裕。從銀行體系看,早放貸早收益,因此每年的放貸規模基本上是“3:3:2:2”,一季度都比較大,銀行爭相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市場流動性整體上偏寬鬆。

  分析人士指出,每年年底,資金面往往趨於緊張。從資金需求來説,季末受法定存款準備金補繳等因素影響,機構資金跨季及跨節需求明顯升溫;而供給方面,大行融出縮減。因此12月份往往出現調整,待次年年初流動性釋放,正好給了投資者佈局的機會。

  誰是推手

  除了流動性層面的利好之外,國家層面的重要會議、政策層面的消息也集中在上年歲末和一季度傳遞併發酵。

  最重量級的會議莫過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該會議往往在上年12月中下旬召開,會議總結是年的經濟工作,同時部署次年的工作任務。會議結束後,金融界人士往往會對會議精神進行解讀,把脈第二年的資産配置主線,並從蛛絲馬跡中提煉利好資訊,挖掘行業投資機會。例如: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6年經濟工作在於加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回顧2016年,這一主線貫穿全年,串聯起股市和商品市場,掀起了週期行業的估值修復行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市場便會把目光投向中央“一號文件”。所謂中央“一號文件”,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近年來一般發佈于每年的1月底或2月初。2004年至2016年連續十三年,一號文件均聚焦于“三農”主題,因此“一號文件”便成為每年農林牧漁板塊行情爆發的導火索,不少投資者會在歲末年初佈局農業股的這波行情。

  “每年1月借一號文件吆喝一次,農業板塊便很容易站上風口,已經形成慣例了。”資深投資人陳先生笑稱。

  一號文件之後,市場便迎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一時段各類財經媒體使出渾身解數,以挖地三尺的鬥志為投資者奉獻資訊盛宴,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政策面的消息。

  有媒體曾經統計過2005年至2015年兩會前後市場表現,結論是兩會前後正是A股表現的重要時段,大盤上漲的概率要遠大於下跌的概率。從最近20年以來兩會上證指數的漲跌幅來看,在兩會結束後5個交易日滬指上漲次數達15次,下跌次數5次,上漲概率是75%,平均漲幅為1.54%。兩會期間滬指上漲12次,概率是60%,平均漲幅0.55%,兩會前5個交易日滬指上漲10次,概率是50%,平均漲幅-0.11%。

  “由於‘兩會’所涉及的經濟話題往往將成為今後資本市場投資熱點和焦點,因此‘兩會題材’備受市場和投資者的關注。”業內人士表示。

  時有變數

  歷史可供參考,然市場時有變數。

  “從今年來看,A股市場總體仍然是存量資金博弈,能有多少增量資金入市現在還不得而知,一方面要看政策,另一方面要看市場是否有賺錢效應。”劉光桓指出了當前行情的特殊性。

  劉光桓表示,一季度銀行體系流動性寬鬆,對A股市場構成舒緩作用,3月初的“兩會”召開,政策面整體上偏利多,新年的穩增長政策發佈與措施不斷出臺,市場如沐春風,激發市場做多熱情。因此,大盤調整的空間有限,結構性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不過,市場風險也不能忽視。一是春節長假即將來臨,節日期間或許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出現和資金成本等因素,市場投資者普遍都比較謹慎;二是海外市場因素,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即將上任,對華政策如何變化還是一個未知數;三是監管層對市場的監管越來越嚴,嚴打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活動,一些違規資金預計會大大收斂,加速出場,對市場構成一定的壓力;四是2017年解禁股全年市值達29066億元,比2016年同比增26.5%,其中定增解禁市值就達16274億元,佔解禁股市值56%,比2016年同比增59.6%,創歷史新高,其中,1月份定增解禁市值就超2000億元,市場備感壓力。

  “整體看,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仍然是在3050-3200點之間箱體震蕩,並不斷夯實底部的過程。”劉光桓表示。(記者 王朱瑩)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