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A股波動“趨零”引發三大思考

2016年09月22日 10:57: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週二“滬指振幅刷新十四年新低”的消息引發了投資者廣泛關注,這也將近期市場縮量和波動率日趨收斂的窘境推進了大眾視野。經過了“千股漲停”和“千股跌停”,現在又迎來了“千股橫盤”,最近的市場真的讓人無從下手。

   確實,相對於年初日內百點的波動幅度,8月以來上證綜指的日內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的差距就開始迅速縮小。9月8日剛剛以日內12.88點的振幅創下14年新低,這一紀錄隨即就在週二以11.94點再度被打破。昨日雖振幅出現了小幅回升,但依然只有14.91點,處於近期的低位水準。處在低位的不僅僅是股指的振幅,更有兩市的交投,近期持續徘徊于4000億元之下。週三滬深兩市AB股合計成交僅3517.03億元,甚至連去年最大成交額2.42萬億元的零頭都不到。如此尷尬情境不由得引發深層次思考。

   疑竇:錢為何不來

   從歷史經驗來看,窄幅波動往往對應的是資金參與意願的低迷。然而單純拿2002年8月30日0.26%的振幅來與近期比較似乎也不那麼公平,這主要是因為市場規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交易所數據顯示,2002年8月對應A股公司家數僅1197個,兩市總市值僅為4.65萬億元;今年8月,兩市共有293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49.16萬億元。可見,當前流動性困局其實較此前更甚。當前的窄幅震蕩與歷史上的極低振幅走勢形似而神不似,因此不能簡單的套用歷史經驗説現在就是新一輪“牛熊”的肇端。

   不過,究竟為何資金對A股逐漸呈現出厭煩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緒呢?

   一方面,隨著兩市波動率逐步收窄,市場套利空間也在迅速減小,日內交易難度急速增加,進而導致了場內活躍資金的流出,以及場外本就在觀望當中的資金繼續裹足。在場內資金離場和場外資金不馳援的雙重夾擊下,“今日領漲明日領跌”的熱點“一日遊”的出現似乎也就在意料當中了。這進一步又導致了市場活力的逐步喪失,繼續留作場記憶體量資金的機構和散戶只能被動選擇“僵屍化”,此前受到市場廣泛關注的“漲停敢死隊”等活躍資金現在已幾乎鮮有出沒。這些又會繼續加劇市場波動率的降低,資金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當中。

   另一方面,在市場內部迴圈資金逐步縮水的同時,對於資金的“抽血”也遠未停止。截至本週四,今年以來,兩市已經迎來了119隻新股上市。而且就在發行擴容的同時,債轉股、減持等也在持續對A股活躍資金構成分流。這都讓本就缺錢的市場顯得愈發捉襟見肘。

   深思:成熟≠無彈性

   有投資者或許會説,上證綜指波動率趨零與權重股本身波動率較小有關,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近期連原本一向在市場中最活躍的創業板指的波動率也出現了急劇收斂的情況。據Wind資訊數據,在週二跟隨上證綜指以13.70點創下階段日內振幅階段低位後,昨日創業板指的振幅進一步收窄至12.71點,刷新了2014年11月18日以來的新低。

   隨著一系列“最嚴”新規的落地,原本A股市場中惡意炒作及過度投機的風氣明顯抑制,對於此前動輒“千股漲停”或“千股跌停”的強投機、強杠桿市場來説,當前監管可謂十分得力。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波動過小乃至於“千股橫盤”的市場,這難道就意味著市場成熟嗎?

   答案顯然是沒那麼簡單。隨著惡意炒作和過度投機被遏制,伴隨而來的卻是市場彈性也被抑制,曾幾何時只是出現在大盤權重股甚至是銀行股身上的“心電圖”式走勢現在開始出現在了不少中小盤股身上。如本週三,在正常交易的2682隻股票中,日內振幅超過10%的股票只有17隻,而日內振幅不足1%的股票則達到了366隻。

   個股波動率的大幅收斂不僅導致日內交易機會近乎沒有,甚至由於場內人氣較低,股價對利好消息也表現麻木,甚至是波瀾不驚。某投資者就對記者表示:“市場本來就沒有持續性的主流熱點,個股波動幅度變窄使得技術分析法分析失誤率大幅增加。買入即被套,乾脆還不如不操作了。”

   不僅如此,長時間的橫盤走勢也使得股市價值發現功能退化,進而加劇了整體市場的“僵屍化”特徵。

   企盼:健全投資渠道

   在缺乏外界變數顯著影響的背景下,A股陷入到波動率持續收窄並自我強化的迴圈,可能將成為階段性常態。機構和散戶無奈之下,只得轉而將資金投向其他標的,這從近期港股通持續南下的大軍熱度也可見一斑,A股即將迎來深港通,能否吸引活水進駐A股也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

   歸根到底,解決當前市場波動率下滑、資金離場的惡性迴圈的困境還是仰賴於投資渠道的健全及投資工具的進一步豐富。

   在當前美林時鐘被打亂的同時,“資産荒”成為投資不可繞過的一個難關。這廂是市場及個股的波動率趨零,對資金的吸引力快速下降,那廂是衍生品市場上,股指期貨受限及期權的難産,機構難以發揮其市場中應有的作用,只好被動的採取散戶化操作風格。

   資本市場不能僅僅有A股,還應該有其他更多的投資渠道。近年來債券市場已經獲得了大力發展,下一步建立健全成熟的資本市場、建設多層次的證券市場,重點亟需轉移至完善股市及期貨相關品種的擴展和豐富之上。當然,與此同時,也需在制度上加以完善,防範相關品種再度淪為過度投機的溫床。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