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城》看中國電影的戰略機遇
我國正處於消費結構大調整、大升級的重要階段。電影作為大眾娛樂,順應整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成為“最活躍的溫泉”。但比起好萊塢電影的工業化體系,我們的差距還很大。對於我國電影産業來説,未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建立起我們自己的電影工業邏輯和系統,使一個個令人驚喜的“點”連成産業化生産的“面”,支撐起中國電影全面、持久的繁榮
一個古老文明標誌,疊加IMAX巨幕科技,融入一部現代商業電影,帶來一場顛覆想像的超級視聽享受。電影《長城》歷時3年、耗資10億元,打造出的“饕餮圍城”“陸上航母”恢弘奇觀、冷兵器時代的中國先進科技和戰爭藝術,令人嘆為觀止。張藝謀導演説,這是“第一次嘗試用好萊塢模式講述中國故事”,在故事設計、特效技術、製作陣容、文化融合、運作方式上都有很大突破。站在産業視角來看,《長城》作為一部現象級作品,也給中國電影抓住戰略機遇、走向工業化、走向世界帶來諸多啟示。
我國正處於消費結構大調整、大升級的重要階段。電影作為大眾娛樂,順應整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成為“最活躍的溫泉”。2015年,我國電影産業規模首次達到1000億元,關聯産業規模達3050億元,總票房440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今年仍在持續升溫。體量龐大的資本被吸引進來,金融與電影日益緊密結合,加速了行業發展節奏,各類頂尖創作人才有了更加清晰的市場定價,也有了更多的創作熱情。這樣一個“生態系統”培育起來後,必然帶來産業爆發性增長。從2015年的口碑監測數據看,優秀國産電影供給增長已經駛上快車道,“超出期待”這一指標的前10部電影中,有8部都是國産電影。
熱潮之中,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模式的雛形已經悄然呈現。
對比好萊塢,其電影工業化體系主要表現為有一條製作、生産、放映、衍生品開發的成熟産業鏈,有內外聯通的、龐大的國內外電影市場,有高度發達的電影投融資模式。這種機制,能夠有效吸納人才並激發持續旺盛的創作能力去生産電影,更能提升全球化市場運作能力去推廣電影。而其根本,還在於尊重電影市場規律、掌握電影工業化邏輯。
比較起來,我們的差距很大,當然,這些年追趕的步伐也大。一批重量級作品,如《捉妖記》《尋龍訣》等以及眼下熱映的《長城》,都有“講好一個故事、創造一個世界”的基本出發點,有創作、技術、融資、運營的專業化分工與協同合作,最終體現為沉甸甸的票房和口碑。拿張藝謀導演的話説:“有再多的寄託、再多的責任感,還是要落實到一個工業體系中的標準化産品上……你只有完成好這個産品,才有後面的寄託,中國風也好、文化也好、價值觀也好,就都在其中了。”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電影承載著重大使命。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文化商品之間的博弈,背後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落實到文化産業中,則是生産體系效能的較量。中國電影正面臨著難得的戰略機遇——市場環境好,渠道發展快,吸引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人才,中國元素被全世界關注……這樣巨大的“市場金礦”“價值金礦”,如果自己挖掘不好,就會拱手讓人。未來真正的挑戰在於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如何建立起我們自己的電影工業邏輯和系統,在製作、發行、放映、後期衍生品開發的各個環節提升工業化流程的水準和能力,使一個個令人驚喜的“點”連成産業化生産的“面”,支撐起中國電影全面、持久的繁榮。(作者 辛安)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