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聞觀察】兩家小食店給監管出了一道必答題
對監管者來説,能不能在執行有關規定和扶持善待創業者之間找到平衡,是一道必答題。真正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擔當去做,一定能找到答案,並會帶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明媚春天。
據新華社報道,11月21日,在國務院召開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到了兩家“小食店”——“前段時間,有家餛飩鋪和一家蔥油餅店影響很大。這兩家小食店可能確實存在證照等問題,但我們基層政府部門也應更多從百姓角度考慮一下,儘量尋求更多人的‘共贏’。”
這兩家小食店都在上海弄堂,都是“網紅小吃”,一個是“夢花街19號餛飩店”,一個是“阿大蔥油餅店”。因為經營地點為居住房屋,無法辦理證照,這兩家店被先後關停。
監管部門要依法依規監管,凡是法律法規要求的,必須做到,禁止的,堅決不做。
然而,在監管上,也存在一個“為什麼出發”的問題,拿市場監管來説,其目的不外乎一點,促進市場更加有序,促進經濟社會更好發展。人們希望,監管能夠多考慮民生需求和社會實際,“監管也不一定是冷漠的,要多帶一點對老百姓的感情。”
上海這兩家小食店,都是市場自然形成的結果,可謂草根的創業。能夠成為“網紅”,得到廣泛認可,從一個側面説明其品質不錯。“窺一斑而知全豹”——公眾之所以關注這兩家小食店,不僅出於美食的誘惑,而且出於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注。這兩家小食店的生存處境具有很大代表性。在市場上,還有很多這樣的草根創業,還有很多人正準備從事這樣的草根創業。可是他們有擔心也有憂慮。能不能紓解他們的擔心和憂慮,直接關係到市場的發展,關係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進程。
權力就是責任,權力就是服務。這裡還涉及一點,即能不能真正做到與百姓交友,為草根服務。媒體曾經報道,現在基層一些領導幹部開始躲著企業家,聞企業家色變,甚至以“從來不跟企業家打交道”為榮。這恐怕是不作為、不會為的典型表現,一個清白自信的官員何必要躲企業家?同樣,一個想有為、能有為的官員,應該多與草根交朋友,走近他們身邊,了解他們所想所思,解決他們所憂所困,滿足他們所期所盼。對老百姓多一些感情,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多一些責任,某種程度上就能找到監管的分寸。
對監管者來説,能不能在執行有關規定和扶持善待創業者之間找到平衡,是一道必答題。真正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擔當去做,一定能找到答案,並會帶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明媚春天。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