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每日電訊:民辦校一擲千金搶生源背後的隱憂

2016年11月25日 10:39:5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原標題:民辦校一擲千金搶生源背後的隱憂

  11月20日,溫州蒼南縣樹人中學給中考成績優異的高一新生發放了800萬獎學金,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民辦學校用自己的資金給學生發獎學金,吸引優質生源,只要公開透明,沒有什麼好質疑的;有的則擔心,這種靠重獎吸引學生報考的做法只是炒作,會讓學生變得更功利。

  學校用獎學金吸引學生報考,確實是辦學的常規選擇,但事,我們有必要分析評獎標準,因為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價值導向。據報道,該校是按中考成績在全縣的排名給學生發不同數額獎學金(全縣前1300名獎勵10萬元,前1800名獎勵5萬元,前2300名獎勵4萬元,前2800名獎勵3萬元,前3300名獎勵2萬元)。這種做法可以吸引高分生源,但明確按分數、名次論獎,難免會強化唯分數論的導向。

  作為民辦學校,決定怎樣吸引生源,有自己的自主權。但溫州這所學校的問題在於,把我國一些學校打造教育品牌的選擇推向一個“新高度”。近年來,我國一些學校(尤其民辦學校)的辦學,正在走用錢買生源之路。學校的考慮是,高分學生今後考進名校的概率更大,學校的聲譽會更好,會由此引來更好的生源。目前很多“名校”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這種以優質生源打造學校升學業績和學校品牌的辦學路線,是應試教育辦學語境下的一種功利選擇。當前民辦學校身處大環境就是功利的,家長選擇學校時主要都看升學率、考上名校的學生比例,而這些是以高分生源為基礎的。或許民辦學校會説他們也是出於諸多無奈:如果他們花錢買生源,怎樣與其他公辦名校競爭?靠辦學積累,要等到何時?

  然而,這種辦學模式在一定程度加劇各校的生源爭奪戰。其後果非常惡劣——對於高中來説,“高分=優質生源”的觀念更加牢固;對於初中學校和學生來説,對分數和名次的關注也會上升到新的層次。有人擔心,該校獎勵的學生太多,這種模式不可持續,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初期用重獎引來生源—用高分考生提高學校知名度—吸引更多學生主動報考—收取更高的學費”,這是花錢買生源辦學的通常發展軌跡。

  值得思考的是,為何民辦學校要走花錢買生源這條路,而且都把高分生源等同於優質生源?尤其這件事發生在即將推進中考改革的浙江,更值得深思。在現行制度下,民辦學校關注高分生源是“正確的選擇”。這就需要追問高考改革、中考改革,究竟給基礎教育帶來多大轉變?為何學校還是只關注學生的分數和名次?

  一種解釋是,雖然新高考實行3+3科目組合,新中考將實行4+X科目組合,給了學生考試選擇權、科目選擇權、課程選擇權和學校選擇權,但最終的錄取還是按3+3和4+X總分進行排序錄取,唯分數論並沒有打破。學校和學生也難以從分數中解放出來,分數、名次仍是學生和家長幾乎唯一在乎的東西,學校辦學也就以分數作為目標——招生業績看錄取分數,辦學業績看升學分數。

  近年來,清華和北大在高考之後為搶高分生源、“狀元”,幾乎年年撕破臉,斯文掃地。這給基礎教育怎樣的導向?當前社會的唯分數論,不就是在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中形成的嗎?而且,北大、清華等校同樣採取的是用高額獎學金招攬生源。對此,教育部曾明確發佈禁令,要求各高校不得以承諾給予高額獎學金來搶生源,但高校並沒有嚴格執行。而教育部的禁令也出於無奈,高校用獎學金吸引學生選擇並沒有錯,錯在於讓唯分數論越演越烈,可唯分數論並不能靠禁令禁掉,這要改革升學評價制度。

  並不在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鏈條上的大學尚且為搶高分生源而不擇手段,也就很難指責高中爭搶高分學生了。要突破唯分數論,靠學校的自覺是十分困難的,最終還是要從根本上改革目前的單一分數評價體系。具體而言,必須推進招考分離,落實和擴大大學的自主招生權,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引導中學多元辦學,辦出特色和高品質,給受教育者更多的教育選擇。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