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醫療腐敗窩案頻發,要動“大手術”了

2016年11月18日 09:53: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國內耗材回扣30%,進口耗材回扣25%……近期,河南查處多起從醫療設備試劑、耗材上非法獲利的案件。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藥品零差價實施,以及社會越來越關注藥品腐敗,一些醫院和醫生變換手法,從試劑、耗材上攫取利益,手段更為隱蔽。這類貪污腐敗案件通常歷時時間長、涉案金額巨大、牽涉人員眾多。

  醫院“塌方式”腐敗、醫療設備腐敗窩案在一些地方一再出現。如據河南省衛生計生委的通報顯示,在2014年全省共有1.7萬名醫生被處理,而此次查處多起從醫療設備試劑、耗材上非法獲利的案件也是發生在河南。雖然前者更多與亂開藥有關,後者則是醫療購銷領域的腐敗,但不管是亂開藥還是醫療設備腐敗,都是醫療領域的腐敗。

  隨著衛生部門推出醫院藥品零差率,又設立了針對醫院的考核指標——“藥佔比”,這讓藥品腐敗得到了較大程度遏制,但腐敗之風不息,一些醫院又通過試劑、耗材腐敗,或是通過讓患者多做檢查來“衝藥比”。醫療腐敗由“以藥養醫”變成了“以械養醫”,但醫療腐敗還是換湯不換藥,背後多存在醫院和醫生與醫藥代表、醫藥供貨商之間沆瀣一氣,進行利益輸送,將國有資産變相瓜分的現象。而且醫療領域腐敗頻發,也並非只發生在河南一地,在不少地方都存在較為嚴重的醫療腐敗,不勝枚舉。

  醫療領域的腐敗,後果很嚴重,會讓醫院及醫生漸漸忘記救死扶傷的天職,只唯利是圖,欺騙國家及患者,這反過來更會加劇醫患矛盾,醫生這一職業難以享受到應得的職業尊榮,患者會更加不信任醫院與醫生,但又不得不去醫院就診。所以患者才是醫療領域腐敗的最大受害者,他們要承擔醫院轉嫁的高額醫療費,甚至可能因為使用劣質的檢測設備,或是服用劣質藥物,而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

  不管是醫療設備腐敗還是醫藥購銷腐敗,多在招標採購環節存在制度漏洞。以藥養醫等陳腐的醫療機制,藥品器械採購不夠公開透明,造成醫療設備上的試劑、耗材腐敗不斷,造成醫務人員開大處方、開大藥方的現象不斷。這些都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完善招標採購制度,杜絕權力尋租。

  比如要讓藥品從出廠到患者手中、及醫療器械從出廠到醫院的整個過程都做到公開透明,讓公眾監督,參與競標的藥品及醫療器械成本、出廠價等資訊也必須對外公開,讓醫藥廠商及供貨商相互之間形成良性競爭;要實行醫藥分離,讓醫生靠自己的本事吃飯,而不是靠賣藥,靠拿回扣賺錢;同時,也需要破除公立醫院的壟斷局面,讓醫療行業做到充分的市場競爭等。

  要深化醫改,最終達到遏制醫院的創收衝動,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屬性,讓醫生向治病救人的角色回歸的目的。推行了這麼多年的醫改,但效果仍然差強人意,醫院“塌方式”腐敗、窩案頻發,就是現行醫院管理制度“警報大作”,不能再“光説不練”,到了需要刮骨療毒、動“大手術”的時候了。(戴先任)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