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新華網評:發展租房市場能否讓買房不再是“剛需”?

2016年06月07日 09:2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楊紹功

  國務院近期出臺意見明確,將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租售並舉的住房市場發展格局將由此逐漸確立。今後,政府將下大力氣,努力讓買不起房的人們租得起房,這無疑是中國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一項有標誌性意義的改革舉措。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有兩個直觀的指標:一是農民可以放心進城成為市民,二是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得到有效保障。激發新型城鎮化的巨大內需,首先需要政府部門拋磚引玉,承擔人口進城的成本,其中就包括實現住有所居。因為新進城人口的住房需求大部分要靠租房來解決,發展租房市場對新型城鎮化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能落實住房租售並舉,新型城鎮化的活力就將加速釋放。

  近年來,因為租房市場長期發展不起來,民眾買房的剛性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地産企業慣於炒作“買房剛需”概念,推動恐慌性購房從中漁利,導致房價過快上漲,給新型城鎮化帶來負面影響。其實,剛性的是住房需求,買和租只是住有所居的手段。國家明確將發力補上租房市場這塊短板,無疑有利於穩定樓市預期,在去庫存的同時,讓住房更好地回歸居住屬性。這有利於城市吸引更多創新創業的年輕人,提升城市人口資源鏈。

  儘管國務院的意見為發展租房市場提供了諸多利好,但利好要真正注入市場還需細化落實。當前,租房市場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表明租房領域的公共服務和監管存在大量空白。如:全國沒有一張格式統一的租房合同,租房仲介服務小、散、亂,二房東搞隔斷群租等。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住房貨幣化片面強調買賣市場,導致租房市場發展長期被忽視。因此,現在要培育和發展租房市場,需要扶持市場參與各方,並逐步將其納入制度化管理。

  發展租房市場將帶來許多關聯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積極作為、有效解決,保證這項改革舉措帶來紅利。比如,租房增多之後,原來以購房為標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應該及時轉移到租房者身上。包括公積金提取使用、隨遷子女入學等政策,都應當及時展開梳理,考慮從有房認定調整為居住認定。這需要各級政府部門有足夠的耐心,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長期以來,中國人把買房看成安家立業的標誌,培育和發展租房市場有望扭轉這種觀念,因此也是一個培育和發展社會文明的過程。2014年,通過市場租賃解決了居住問題的人口超過1億,年租金突破1萬億元。一個數億人的租房市場如果能夠規範健康地發展起來,就會直接刺激城鎮化的巨大需求,給全社會帶來經濟動力。當租房從部分人的無奈之選,變成更多人的時尚追求,新型城鎮化的目標也就部分實現了。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更好地滿足進城人口的住房需求,這就是在為新型城鎮化加油。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