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補貼需要溫度,管理需要智慧

2016年05月24日 15:1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近期,武漢一檔《現在督辦》的節目短片火了。據該欄目報道,武漢市硚口區寶豐街站鄰園社區一位老人説,有關方面規定,高齡津貼復審要帶身份證,如果腿腳不方便,家人還需帶老人持當天或當月報紙拍的照片去復審,讓人心裏特別不舒服。“證明自己還活著”,這樣的復審方式確實令人費解。

  讓八旬老人手持報紙拍照來證明自己還活著,有領取高齡津貼的資格,這事兒換誰也不會感到舒服。即便是發補貼,也應該以更體貼、更柔性的方式,充分考慮到老人的切身感受,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要求老人“自證活著”。

  不可否認,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確實出現過弄虛作假的行為,領取高齡津貼、退休金甚至企業補貼等,都存在惡意領取的情形。儘管這些屬個別現象,但影響惡劣,同時也有損社會公平公正。

  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大家各安其位,都能遵守規則,恪守本分,老人及家人不越軌,政府部門不逾矩。但現實遠比理性的設計更豐富,類似的“貓鼠遊戲”似乎一直都在上演。

  此前,很多地方曾專門派人定期到各地入戶走訪,名義上是到府問候,實則主要是“訪生問死”。這樣做的好處是透著濃濃的“人情味兒”,老人也樂於見到“娘家人”到府。但此舉不僅成本太高,也難於普遍查問,並不足取,實屬無奈之舉。及至“持報拍照”被“發明”之後,一度廣受一些部門單位歡迎,甚至被認為是逼出來的“智慧”。但是這種“智慧”,確實令接受補貼的人“心塞”。

  武漢“持報拍照證明活著”被報道後,民政部門表態説,將採取大數據的方法,利用人社部門的成熟系統,對老人高齡津貼按照年齡分檔自動生成,發放到老人的“市民一卡通”上,不需老人再去申報。這一結局當然很好,但熟悉行政運作程式的人自然明白,鋻於各政府部門的獨立或封閉,各部門資訊共用並非那麼輕鬆,若非媒體曝光,民政與人社的數據系統,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打通。實際上,即便不與人社部門的系統打通,只要與公安部門實現資訊便捷採集,民政部門也可以方便地了解到老人的生命資訊。

  積極主動的行政行為,應該實現全面普惠,把惠民、敬老的好事做到實處,充分體現對老人的尊重。如果有冒領的情形,還可以啟動處罰機制。另一方面,政府要以開闊的視野、服務的思維,下決心推動部門之間的資訊共用,打破資訊壁壘,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實現政策善意的精準投放。政府部門在工作中,麻煩自己,方便別人,應成為思維的基本定式。(胡印斌)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