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大學聚餐社交折射“圈子文化”

2016年05月10日 15:42: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向460位大學生調查,29.31%的受訪者聚會頻率達到每週兩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級佔63.52%。所有受訪者中,38.08%的大學生在聚會社交方面的開銷佔生活費的比例超過30%。

  大學聚餐早已成為一種現實常態,同學之間正常的聚會、交流有利於拉近感情,本身並無不妥。然而,“聚餐社交”過多,不僅讓大學生們養成了不健康的消費習慣,而且影響了學習精力。更為嚴重的是,“聚餐社交”過於頻繁的背後,折射出了畸形的價值觀念,值得反思和警醒。

  一些大學內的“聚餐社交”往往具有目的性。其中,很多大學生將聚餐當成了培養人際關係的重要方式,通過聚餐來強化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以便拓展自己的人脈圈子。於是,打著“老鄉會”、“社團”等幌子,各種聚餐應運而生。社會外界所具有的“圈子文化”,如今也被某些大學生耳濡目染,套近乎、拉關係逐漸成為一些大學生所信奉的人生哲學。

  對於大學生來説,以“聚餐社交”來培植“圈子文化”,其負面影響不可小覷。“圈子文化”具有封閉性、排他性的特徵,容易産生拉關係、走後門等不良現象。作為大學生,其在讀書階段的最重要任務和責任,就是汲取知識素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如果將心思用於“圈子文化”中,必然會讓他們的思想陷入歧途。如此之下,大學學風就會受到影響,學生彼此之間的關係只會變得更加市儈。

  大學生之間應該開展人際交往,但應該秉持理性和客觀,不要被某些不正確的認知所誤導。青澀和美好才是真正屬於大學校園的元素,拼酒等行為會給原本純粹、學院化的校園生活增添不少的世俗氣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畸形化,過於依賴“圈子”裏的不正確交往方式,凸顯了當今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缺失。從這個方面而言,大學生自身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強化學校、家庭的引導責任,重視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

  由此,摒棄校園內的“聚餐社交”,讓“圈子文化”淡出大學生們的視野,顯得尤為重要和必須。(劉建國)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