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多些“惻隱之心”,社會更美好

2016年05月05日 14:52: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5月3日中午D5185動車,達州石橋八旬老人李某,準備到華西醫院看病,因節後人多只買到達州到營山座位,後借座鄰座。到南充後,被剛上車的年輕貌美女大學生“請”起來,老人女兒懇請能否擠一擠,被拒。隨後面對指責,美女反擊道:“坐自己位置錯了嗎?!”

  由讓座引發的爭執,我們見了太多。往往當事雙方各講各的理,老人希望年輕人尊老敬老,弘揚美德,一些年輕人則認為自己花錢買座,天經地義。正如這起事件中,一中年男子將老人讓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兒要美女大學生多學學讓座時,美女覺得委屈哭了,“坐自己位置錯了嗎?!”

  “坐自己位置”錯了嗎?當然沒有。對於購買座位票的乘客來説,動車車票上面清晰地印著車廂號和席位號,供其上車後對號入座。“坐自己的位置”,這本身也是乘客向鐵路部門所購買的運輸服務,屬於契約精神的一部分。不過,制度之外還有人情,在列車超員人多座少,尤其是還有老人沒有座位的情況下,年輕人單方面強調自己對號入住的權利,就顯得有些冷漠無情。

  讓個座真的很難嗎?筆者專門查了一下,D5185動車從南充站到終點站成都東站,運作時間不到一個半小時,遠遠比不上一些女同胞平時逛街購物的時間。別説老人女兒只是懇請和老人擠一擠,就是把座位讓給老人,自己站到終點,對於年輕的大學生來説也不會太累。八旬老人,差不多和女大學生的奶奶一樣年紀。設想一下,如果女大學生和自己的奶奶一起出行,兩人只有一個座位,恐怕女大學生會毫不猶豫地讓奶奶坐下。但對於面前這位素昧平生的老人,結果就不一樣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會時如是説。當然,“親疏有別”乃人之常情,要求每個人像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一樣對待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並不現實。我們只是希望,人們相互之間能夠多一些關懷和體諒,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扶起摔倒的老人,給老人讓個座,這些舉手之勞並非苛刻。

  在儒家學説中,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被稱為人性“四端”。其中,惻隱之心被排在首位。用易中天先生的話來説,惻隱之心“就是全人類都能輸的O型血。”事實上,惻隱之心並非單向維度的。前些年,鄭州、合肥等地一些老年人志願者就走上街頭,呼籲老人們避開上下班高峰搭乘公交車出行,給上班族和學生們讓車、讓座。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關懷和相互尊重,恰恰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和諧因子。

  回到這起事件上來,“坐自己位置”固然沒錯,但如果和老人擠一擠,或是把座位讓給老人,自己的身體不會太累,又能享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愉悅,豈不更好?退一步講,如果女大學生身體不舒服,或是有暈車等特殊原因,最好和老人及其子女解釋清楚,而不應簡單粗暴地予以拒絕。(張楓逸)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Powered by IIS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