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把中國夢的理想鐫刻在青春的旗幟上

2016年05月05日 15:11: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寫在“五四”青年節之際

  五月四日,一張不同尋常的日曆。97年前的今天,三千多名青年人用熾熱的激情燃起一團烈火,愛國運動激蕩中華大地,激勵著中國人民在風風雨雨中走過了一個世紀。

  這段讓人熱血涌動的歲月,已載入中華民族發展的史冊。在中國大地上曾經掀起的驚瀾波濤,也已定格成歷史長河中的恢宏畫卷。

  一切偉大的歷史事件,都會在推動時代進步的同時,留下寶貴的思想財富,讓一代又一代人從中獲得啟示、汲取力量。

  五四,現代中國的青春記憶。

  今天,就讓我們打開塵封的記憶,翻閱那段照耀一個世紀的時代榮光,捧讀中國青年以青春、熱血與生命的深情書寫。

  家國一體 青春血薦軒轅

  這是滿載青春與熱血的青年力量。

  北京,長安街北邊一幢粉紅色小樓,每天都迎來熙熙攘攘的遊客,他們深情凝望,在厚重的歷史氛圍下,感受愛國主義的洗禮。東院墻上鑲嵌著的“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舊址”銘牌,是它永久的紀念。

  97年前,當時青年或許都不曾想到,他們的吶喊終於喚起一個民族的覺醒,他們會成為一面精神旗幟。從此,一個國家,幾代青年,在五四精神的引領下,與人民一起從屈辱艱難挺進到波瀾壯闊

  一戰後,人們將象徵恥辱的克林德碑改名為“公理戰勝”碑,故宮盛大的中外軍隊閱兵式和108響的禮炮見證著那段錯覺中的喜慶。但短短兩個月後,巴黎和會的屈辱不僅讓“公理戰勝強權”淪為“街頭笑話”,更無情詮釋了“弱國無外交”。

  中國作為戰勝國,卻反遭列強再次絞殺。顧維鈞等年輕一代不堪屈辱,為山東權益據理力爭:“中國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中華民族不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亡國危機下,風華正茂的青年一代,憤怒且沮喪,他們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引發了劃時代的“五四”愛國運動,也開啟了近現代中國的新紀元。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這一聲聲吶喊,不僅將青年人心底的憤怒全然噴發,也是一個深陷屈辱的民族崛起前的第一聲反抗。

  這是一種心懷家國的堅定信念。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再看看北大學生羅家倫擬定的五四《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滿滿的全是愛國熱情和青春力量。這追求民族獨立的誓言與豪情,不僅能治愈過去的創傷,也是未來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在民族危亡的時刻,青年學子毅然扛起了拯救山河的重任。由青年點燃的這團愛國火焰,迅速燃遍了中華大地。

  作為青年先鋒隊的青年知識分子,以工人階級為可靠而強大的後盾,匯聚到各種力量,取得了五四運動的最終勝利。工人階級第一次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照亮了中華民族黑暗的夜空。

  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在“德先生”、“賽先生”的思想碰撞下,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到民間去、到工人中去、到法國去、到俄國去,到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青年人自覺自願。宛如橫跨銀河的橋梁,青年知識分子將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緊密結合,在中華大地種下了一粒共産主義的種子,成就了今日富強的中國。

  從那個年代開始,每年的五月四日,都帶著青年的力量,青春的印記。這場標注時代進步的運動,始終是青年人的精神豐碑,也是中國青年不斷追尋且踐行的精神力量。

  數風流人物 青春奮鬥在今朝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句著名的歌詞詮釋的正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內涵。猶記得,陳獨秀站在北大的講臺上宣傳“德先生和賽先生”;猶記得,魯迅在“仁義道德”中發現了滿本的“吃人”;猶記得,1919年的5月4日,天安門廣場上,青年學生們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

  今天我們終於擺脫了當年的危險情勢,但是對於倡導“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五四精神,我們從不陌生。它從來不是一句僅僅挂在嘴邊的名字。從五四運動爆發的那刻起,每個時代的青年們都在用火熱的青春詮釋著鮮活的五四精神。

  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五四精神是中國青年救亡圖存的強大動力。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以及鄧中夏、瞿秋白、惲代英等青年俊傑經受了五四精神洗禮,歷練成為革命領袖。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激勵下,放下小確幸,勇往直前,赴湯蹈火,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重整舊河山,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百廢待興,此時五四精神成了召喚青年的號角,青年們紛紛投入到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來。“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

  這個年代,涌現出了一大批青年模範:向秀麗,一個26歲的弱小女工,卻在車間酒精瓶破裂蔓延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屬鈉的危急關頭,側身臥地,用身體截住燃燒著的酒精,用生命避免了一場嚴重爆炸事故;23歲的軍人歐陽海面對著飛馳而來的火車,生死抉擇之際,他選擇了拼命推開戰馬。還有“鐵人”王進喜、草原小姐妹,以及我們熟知的雷鋒……

  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重任落到了廣大青年的肩上。在1979年“五四運動”60週年之際,《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使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密切結合起來……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這是我們的歷史任務”,號召廣大青年衝破束縛,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開拓創新,銳意進取。這是一聲嘹亮的集結號,青年們開始振翅高飛。柳傳志、張瑞敏、劉永好、魯冠球,是這代青年的好代表。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年華譜寫不同以往的時代輝煌,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現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的榮光。

  97年後的今天,五四精神依然煜煜生輝,它鼓舞中國青年努力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當代青年正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奮鬥。

  時光變幻青年的面孔,但不變是青年對國家的熱愛、對夢想的追逐。五四精神,猶如浩瀚大海中指引航向的燈塔,又如茫茫黑夜中指點迷津的北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為民族解放和祖國富強奮勇向前,刻印下社會發展的腳步,標注著歷史前行的軌跡。

  誰持彩練當空舞 青春信仰是磐石

  透過時空的層層帷幕,可以發現,無論是救亡圖存、強國強種的民族覺醒,亦或新文化運動的潮涌中深度激蕩;無論是勒緊褲帶自力更生建國家,亦或投身改革創業創新改命運,都深深刻錄信仰的烙印、凝結著愛國的奉獻。

  “作為人類全部實踐的動機與目的,對個人言,信仰構成個人行為的支柱;對民族言,信仰構成凝聚民心的精神;對國家言,信仰構成國家意志的核心。”一個人缺失信仰,就等於沒有靈魂;一個民族缺失信仰,就如同一盤散沙;一個國家缺失信仰,就不會自主強大。

  97年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風起雲湧,一群年輕人硬是憑著對主義的信仰,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帶領著當時那個殘破的國家,走到了今天的繁榮強大。

  97年後,五四火炬照耀神州,我們需要審視自己:為我們的國家,為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做過或即將做些什麼?當五四的火炬傳到我們手中時,它是否仍能像九十七年前一樣輝煌?

  今天,我們回望那九十七年前的風雲變幻,那些勇往直前的奔放熱情,那些追逐理想的執著步伐,甚至不惜生命的勇敢,依然令人感慨。然而,有人説,這些本來最應該屬於青年人的品質,卻似乎與我們當代的年青人擦肩而過了。

  今天在虛擬網路上,甚至在現實生活中,“眥必中國”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一些青少年張口閉口國外如何,艷羨之情溢於言表,而談及中國時所表現出的鄙夷卻令人生寒。不是説國外的先進不能借鑒,國人的落後不能批駁,但今天並不完美的中國也絕非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一代代青年用熱血、熱情、熱淚,甚至用熱騰騰的生命換來的拼來的。一味地貶低、指責和批評,換不來一毛錢的變化,更換不來國之強盛。五四,我們必須回望,看清我們來時的路。不忘初心,才能避免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淖。

  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的中國青年應有怎樣的心態?怎樣的擔當?我們的祖國或許一時難以盡如人意,但如前輩所願,我們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強國,距離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最近。還有不足,還有醜惡,我們要用一身的凜然正氣和堅定信心,改變它!強大的中國,是世界歷史長河中的絕對大概率,歷史把使命交給了當代青年,這份擔當的動力,則來自對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憧憬,更來自對民族偉大復興的那份信心。

  再有三年,“五四”運動就要迎來一百週年。一個世紀前的一片吶喊,喚醒了睡獅,中國一步步重新崛起。今天,五四精神依然光照青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青年成為“網際網路+”的絕對主力,無數個激昂的雙創故事正在每個青年中上演,這正是推動中國不斷向前的力量!

  “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事業,那麼,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壓倒,因為這事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快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風掣紅旗凍不翻 青春成就中國夢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這是一個青年大有作為的時代。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從時代賦予青年的歷史使命中尋找方向,激勵當代青年把個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奏響更激昂的青春樂章。這是我們對五四運動最好的紀念,也是對五四精神最好的傳承。

  今天我們距離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如此之近。匯聚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理想的偉大的中國夢,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正在無數青年人的身上彰顯和生輝。

  奉獻堅守。他靠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始終不肯離開講臺,實在站不住,就跪在椅子上講課。他叫余功茂;使命擔當。冰冷漆黑,一躍而入,他成功救出第一位生還者。再次下水,把裝備給了體力嚴重透支的船員。他叫官東,一個“90後”小夥。為救湖邊玩耍不慎落水的2名兒童而英勇犧牲,年僅23歲,展現當代青年見義勇為、熱血擔當,他是“90後”孟瑞鵬;創業創新。丁磊26歲創辦網易,馬化騰27歲創辦騰訊,張朝陽32歲創辦搜狐,馬雲35歲創辦阿里巴巴,今年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劉自鴻已經成長為傑出創業家……很少有一個時代,能像今天這樣,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青年在創新創業的舞臺上成為主角。

  ……

  中國正在進入全球化的坐標體系,青年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

  作為青年,我們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傳承弘揚五四精神,選擇堅守、擔當、向前,才是青春永恒的主題。就像一首詩所寫,“等有一天,堅守已經成風,擔當不再是真空,我們才發現:向前,才是真正的年輕!”

  九十七年前誕生的五四精神,在今天、在未來,將永遠璀璨奪目。因為,青年永遠是時代的先鋒、未來的主人。

  “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鬥!” 

  中華正在復興,青年當需努力!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