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五四精神燭照奮鬥青春

時間:2015-05-04 08:24   來源:人民日報

  當愛國需要有人拋棄安逸的生活,當進步需要有人攀登價值觀的頂峰,當民主離不開基層的無私奉獻,當科學離不開冷板凳上的堅守,我們的青春,究竟能不能慷慨付出,為中華青年的奮進歷史再添一把火,讓五四精神縱情燃燒?

  每到五四青年節,身邊的年輕人總會跟平時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大學校園裏。走近他們,你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青年正在努力將夢想中的“詩和遠方”變成現實。

  前幾天,網上流傳一個段子。甲問乙:明天買什麼股票?乙不耐煩地斥責:只認錢,不要忘記詩和遠方!甲挂斷電話,搜索“詩和遠方”的首字母,買入以之為代碼的某只股票。第二天,這只股票漲停。這當然是個有些荒誕的故事,但無論是諷刺的還是批評的,卻都不約而同地懷念著“詩與遠方”背後的理想、精神。

  大學精神是社會精神的體現和反映,當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時候,更呼喚著代表青年的大學精神引領社會精神,不斷去爭取美好的未來。近百年的風雲變幻,“五四”這個詞似乎已經超越了它所誕生與嵌入的歷史,成為一種“超時空”的永恒存在。在今天的絕大多數人眼中,“五四”是專屬於年輕人的文化圖騰,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之下,一代又一代的中華青年熱血沸騰,追逐與實現對理想主義的想像。

  五四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是我們今天依然應該堅守和踐行的核心價值,不僅廣大青年要堅守和踐行,全社會都要堅守和踐行。

  今天的中國不再是1919年的中國。但我們不會忘記,正是“五四”的覺醒與吶喊,為中國人喚起了沉淪已久的民族精神,帶來了從未有過的現代意識。在今天這個新的時代裏,五四精神不應當是停留在觀念或表達層面的口號與儀式,而應當變成一種以理想主義精神引領實際行動的行為模式,一股讓年輕人實實在在地投入創造文明活動的推力。

  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魯迅先生曾説“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又説“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實在是對今天有些人與“五四”之間若即若離關係的最好詮釋。自怨自艾和顧影自憐的生活狀態,在腳踏實地的行動熱情面前顯得如此羸弱。懸浮在意念樓閣中的人們,哪怕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喊得再響,終究是對五四精神及其代表的社會進步事業的偏離。

  因此,我們要年復一年地紀念五四青年節,因為五四精神能在“詩和遠方”與實實在在的社會進步實踐之間,建立牢固的紐帶。當愛國需要有人拋棄安逸的生活,當進步需要有人攀登價值觀的頂峰,當民主離不開基層的無私奉獻,當科學離不開冷板凳上的堅守,我們的青春,究竟能不能慷慨付出,為中華青年的奮進歷史再添一把火,讓五四精神縱情燃燒?

  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青年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為之奮鬥。今天對“五四”的正確紀念方式,應當是在看似一地雞毛的瑣屑生活中,重新挖掘那種令自己“知行合一”、並以理想直接引領進步行動的力量;應當是努力去創造,去改變,去腳踏實地地探索世界,以熱情洋溢的行動,把理想變成現實。(常江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