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福利假”如何從紙上走到地上

2016年03月15日 10:37: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痛經假”,可能很多人聽都沒聽説過。但它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確是女職工的法定福利。新近加入這一行列的是安徽。依該省《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只要女職工因月經過多或者痛經不能正常上班申請休息的,用人單位根據醫療機構證明,安排其休息1至2天。用人單位如違反規定不放“痛經假”,女職工可以依法舉報維權。但看好這項法定福利能夠落地的勞動者卻不多。

  其實“痛經假”在一些省市施行已長達20多年。這項勞工福利也並非少數省市的獨創,而是有著明確的上位法依據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就規定,“婦女在經期、孕期、産期、哺乳期受特殊保護。”由衛生部、勞動部等多個部委聯合出臺的《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中也明確:患有重度痛經及月經過多的女職工,經醫療或婦幼保健機構確診後,月經期間可適當給予1至2天的休假。之所以不少公眾對“痛經假”頗感陌生,並非是因為它缺乏文本依據,而是它缺乏實踐依據。

  現實生活中,“痛經假”這樣的法定福利幾等同於“紙上的福利”。其他法定的勞動者福利,也多存在執行打折扣的問題,如探親假、帶薪年假、高溫津貼等等,都曾在特定時間內為公共輿論聚焦過。一些法定福利自打一齣臺,就進入了“休眠”狀態。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權利,在勞資關係法治化的進程中,至關重要。

  勞動者的法定福利為何“休眠”,主要因素無非是兩條,一是勞動者不知;二是勞動者不敢。“不知”還好,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採用勞動者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這些法定福利入腦入心,不難解決。關鍵在於法制宣傳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勞動者日常使用的輿論平臺和媒介載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普法。

  勞動者知道法定福利,卻不敢向企業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這裡的“不敢”背後,首先是勞資雙方權責與地位的不平等。面對資方利用企業文化上的“軟約束”或升遷、提級等硬條件,刻意打壓甚至剝奪職工的法定福利,職工似乎應對辦法不多。一是很難拿到企業違法的鐵證;二來若要主動申請監管甚至執法部門介入,可能會導致當事職工未來在企業裏將面臨種種“合法性傷害”等困窘。

  當然,這些都是從勞動者的視角進行觀察的。法定福利“被休眠”,並不僅僅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國家的法令不行也進而影響整個用工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勞動者的權利保障還得回到法治的原點——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裡的執法主體,主要指向政府監管部門。勞動者固然要學會更積極主動地了解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執法者更要學會積極主動地執行法律法規維護公平公正的勞資關係。

  有了監管部門“嚴格執法”的撐腰,被“欠假”的勞動者才會越來越多地敢於向企業索要本屬於他們的各種法定福利。 (王琳)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