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精準扶貧更要用好“市場之手”

2016年03月10日 11:15: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本次全國兩會上,“精準扶貧脫貧”成為代表委員高度關切的重點議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大力培育特色産業,支援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精準扶貧”是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和不同貧困農戶狀況,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新型治貧方式,是相較以往“粗放扶貧”做出的重大戰略調整。去年12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了“六個精準”要求(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和“五個一批”渠道(扶持生産和就業發展一批、易地搬遷安置一批、生態保護脫貧一批、教育扶貧脫貧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國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和機制清晰可見。

  在人們的印象中,以往扶貧工作大多是政府唱主角,無論是在政策支援、對象選擇還是在項目安排、資金投放等方面,“政府之手”都發揮著核心主導作用,扶貧工作的進展和成效,也主要體現為政府責任和地方政績。現在實施精準扶貧脫貧戰略,“政府之手”仍然要發揮核心主導作用,但同時也要用好“市場之手”,讓市場在扶貧資源配置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往扶貧工作也融入了一些市場因素,主要是“政府搭臺、市場唱戲”,“市場之手”要靠“政府之手”的引導和支援,現在要用好“市場之手”,要求市場力量不只是在政府搭建的平臺上“唱戲”,而且還要參與搭建精準扶貧的平臺,在帶動貧困地區脫貧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來自雲南的全國政協委員肖燕提出,選擇一個好的産業,能夠迅速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應根據貧困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選擇發展的産業。如雲南具有豐富的淡水水域環境和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格局,具備發展高原湖泊水産養殖漁業的條件,國家應當設立高原湖泊生態保護、發展專項基金,推進雲南高原湖泊生態産業精準發展。産業發展一般需要“政府之手”來啟動,但産業要有持續發展的後勁,更多地需要“市場之手”來推動,要以市場化手段走上正軌、做大做強。在産業帶動就業創業的過程中,市場的嗅覺會更靈敏,市場的判斷會更客觀,“市場之手”所及也會更加精準到位,所謂“精準扶貧脫貧,産業是核心,市場是關鍵”,原因正在於此。

  以特色産業帶動貧困地區就業創業,以“市場之手”做大精準扶貧的蛋糕,一些頗具實力的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市場化、規模化扶貧的有益經驗。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參加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聯組會時,聽取了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關於“庫布其治沙脫貧模式”的彙報。通過對1萬多平方公里沙漠的治理,庫布其形成了千億規模的沙漠綠洲經濟産業帶,實現了“生態有改善、群眾有收入、企業有回報”的良性迴圈,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生意並舉、民生與市場共贏”的精準扶貧新路。這個意義上的“精準”,已不只是體現為精準選擇扶持對象、精準安排扶貧項目、精準使用扶貧資金等具體事項,更體現為精準編織特色産業鏈、精準打造創富模式、精準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等更高遠的扶貧脫貧目標。

  扶貧脫貧是一項硬任務,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為此必須政府和市場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為提升精準扶貧的層次和水準,一定要用好市場這只靈巧、剛硬的大手。(草重)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