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鏈家野蠻成長下的杠桿風險

2016年03月02日 11:14: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在當前房市的市場制度和監管體系不完善、房産金融風險管控和對衝工具缺位等背景下,鏈家模式需引起監管部門的警惕,避免高度杠桿化的房市抬高觸動系統性風險的概率。

  最近瘋狂擴張的仲介巨頭鏈家正陷入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和質疑之中。鏈家遭遇危機和質疑的起因,是在上海出售被法院查封的問題房源給第三方,但真正把鏈家推向風口浪尖的則是其于去年力推的金融業務,以及鏈家創新的業務模式,即“房産買賣-銀行按揭-資金託管-産權服務-過橋融資-金融理財”的金融閉環模式。

  隨著鏈家問題房源事件和鏈家模式的曝光,更多的跡象顯示,年初國內一線城市房價的瘋狂上漲,與去年股市在各類融資杠桿亢奮下釀成的股災有著諸多驚人相似之處,如策劃和散佈房産交易中心爆棚和秒殺盤等不實資訊的概念炒作、利用首付貸等過橋貸款放大融資杠桿等,營造一線城市量價飆升的緊俏現象。

  顯然,目前鏈家模式被看作是一線城市房價瘋狂暴漲的典型模式。梳理業已披露的鏈家模式,其業務模式確實有諸多創新點,如鏈家將房屋仲介和産權服務、資金託管業務等打通,實現閉環操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産交易的便利性,拉長了房産仲介業務的增值鏈條。

  然而,鏈家創新的房産仲介+地産融資業務模式,卻潛存著諸多容易擴散的風險隱患。

  首先,鏈家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單向做多房市的業務創新,且缺乏風險管控和無法對衝及分散風險等工具,這暴露出了國內房市令人頗感恐懼的野蠻成長,對銀行、一線城市、各類房産購買者,都將是一場風險對賭。擴展中的鏈家業務的成長,更多依賴於房價的上漲。同時,就鏈家金融業務而言,諸如首付貸、全款貸、換房貸等金融業務,實際上也更多是高房價的衍生品,即房價越高,相應的需求就越大。這預示著鏈家模式更多是一種單向做多房價的對賭創新模式。

  其次,國內房市嚴重的資訊不對稱性,及鏈家事實上的房市做市商創新業務模式等,潛存著相當突出的風險隱患。當前國內房市的資訊高度被房産仲介經紀商所壟斷,相比股市等,房市的基本市場制度不完善。鏈家傾力打造的獨家簽賠房,借助其近年來通過收購上海德佑地産、深圳中聯地産等,在全國主要城市事實上的壟斷地位,使鏈傢具有了事實上的做市商功能,配之以佔有的資訊優勢等,鏈家操縱主要城市房價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最近鏈家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南京等多個城市店舖掛牌房價的飆升,讓人們領略到了鏈家的房市做市商威力,而這無疑將放大房市的風險。

  再次,高杠桿融資和資金池業務之嫌,潛存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誠然,去年許多城市房産交易主要來自於住房換置需求,這種換房需求也確實衍生出了過橋貸款等房産融資業務,如首付貸、全款貸和換房貸等業務。然而,首付貸和換房貸等業務,實際上抬高了房産交易的融資杠桿,增加了購房者的購房成本,使房産類似于美國次貸更像是一個金融工具。當前鏈家金融的介入,尤其是其旗下的中融信擔保、鏈家理財和理房通等提供的一系列金融産品,使鏈家金融潛存著資金池業務風險。

  儘管鏈家回應質疑説,鏈家金融中牽涉的資金,走的是第三方支付通道,鏈家不會挪用客戶資金,但通過鏈家進行房産交易,大都借助的是鏈家金融平臺。加之房産交易少則一個月、多則幾個月的資金沉澱,鏈家金融的資金沉澱週期普遍高於阿裏的支付寶,這使得第三方支付和銀行對資金支付介入的時間和環節,決定著鏈家的資金池程度。若存在資金池業務,就意味著存在期限錯配等流動性風險。

  因此,當前不乏創新的鏈家模式,既潛存著類似美國次貸的風險隱患,又暗涌著類似2015年的股災風險隱患。在當前房市的市場制度和監管體系不完善、房産金融風險管控和對衝工具缺位等背景下,需引起監管部門的警惕,避免高度杠桿化的房市抬高觸動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劉曉忠(財經專欄作者)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