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住房過剩而未雨綢繆

時間:2015-12-08 15: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中國住房報告(2015~2016)》指出,2015年房地産市場的走勢超出預期,一方面投資增速呈俯衝式下降,對經濟增長直接貢獻幾乎為零;另一方面,庫存高企,去化壓力增大,商品住房過剩總庫存高達21億平方米,僅現房庫存去化就需23至24個月。與此同時,住房市場步入“結構性過剩”時代,內部結構失衡,“一線城市供求矛盾突出”與“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並存。

  筆者對此頗有感觸。儘管不少城市商品房賣不掉,甚至出現了鄂爾多斯那樣的“空城”,但仍然有一些開發商大量建設商品房。前不久,我與幾位親戚驅車出了南京中山門,看見東郊的馬群附近沿著寧杭公路建築了大片的樓盤,綿延不斷。

  望著在建的樓盤,我與親戚閒聊説,我手上有兩套住房,其中一套出租。我與妻子都已年過花甲,大學畢業的孩子在北京已經購房,並且成家立業,他們的事業在北京,不可能回來居住了,將來,我手上這兩套房子不知怎麼處理才好。

  一位親戚説,他的孩子前些年去美國留學,目前已經獲得綠卡,也在美國成家立業,以後自己住的房子也沒有孩子繼承。另一位親戚説,他的孩子多年前就去了澳大利亞,情況差不多,也是取得綠卡後成家立業,根本不需要國內的住房了。

  見狀,我就説,百年之後就把房子作為遺産讓孩子繼承,讓在外面的孩子委託仲介把房賣了吧。可是,親戚們聽了,紛紛説,周圍像我們這樣的市民不少,大家都去賣房,誰來買房呢?

  親戚們説的是實情,讓我陷入沉思。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現在多數城市家庭模式為4加2,即兩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與雙方的4個老人。從這個模式就不難推算出,未來買房者會大幅減少。況且,由於生活與工作壓力大,以及教育成本不斷增加,有的80後家庭選擇丁克,雙方都不想生孩子,這樣買房市場又少了一塊。即便當下放開生二孩,由於各種成本疊加,許多人的生育意願並不高,能夠多消化掉多少住房?

  我想起坊間近幾年流行的空關房一説,南京市有的大型小區一到晚上,樓上亮起的燈光屈指可數。供電部門曾經給出過一組數據,從側面印證出南京空關房的大概數量。這份2008年的統計顯示,南京共有11萬套左右的商品房在1年時間內電費為零。房子賣掉後這麼久都不産生電費,自然就是空關房了。

  20年後,我和妻子與親戚們必然會先後去世,這樣一來,我們的住房很有可能成為空關房。此時的房齡不過只有二十幾年。遺留的住房自然有子女繼承,他們多數選擇賣掉。如果賣不掉的話,他們人在外地也無法打理。到那時,一座多層居民樓能有幾戶家庭居住?

  眼下,我國養老問題日益突出。以房養老與居家養老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希望有關層面防範“住房過剩”的風險。假如有關層面根據需要,將過剩住房通過回購等方式,調整為公租房與廉租房,由於有關層面持有産權,就可以根據需要及時調整住房用途,比如設置公辦性質的養老院,這就可以做到物盡其用與惠及社會了。(王建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