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歲在故土年在心間,故鄉他鄉一樣過年

2016年02月14日 15:22: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西窗夢故園,逢春雁歸飛。

  在中國,這或許是千百年來的執念: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無論是去婚戀仲介“租女友”的,還是頂風冒雪騎摩托的;無論是大包小包不嫌累的,還是從“黃牛”處高價買張火車票的……他們奔向同一個方向,他們表達著同一種情感。千門萬戶,千燈萬盞,時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親情與愛的味道……這些讓人“上癮”的味道,發酵,蒸騰,氤氳在寂靜的村子裏、在每家每戶的觥籌交錯裏,就是家鄉最真切的年景。

  春運,是鄉愁與鄉愁的交響。有數據顯示:2016年1月24日,春運首日,手機搜索十大熱詞為火車票、12306、飛機票、高鐵、租車、旅遊、動車、春節放假、拼車、酒店。從1954年的73萬人次,到今年預計的29.1億人次,變化的是數字,不變的是情感:故鄉難捨,故土難離,而回家過年,則成了人文心理意義上的精神皈依。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與故土生息相關。那些浩蕩家風,那些上善傳統,一年年,一歲歲,為塵世奔波的疲累精神“充電”。

  每個春節,總有一些人,只能在另一個遙遠的地方,張望故鄉的方向,遙想故鄉的模樣。

  他們可能因為沒有買到回家的車票,他們可能只是為了省一程盤纏,他們可能還得繼續奮鬥在工作崗位上,他們可能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輾轉難安,他們可能要留下來照料親人,他們可能正經歷人生的險與難……不敢、不忍、不能、不捨,無法回家過年的路,遠比頂風冒寒的歸家路更叫人糾結萬般。爆竹聲聲,燈火昏沉,他們也許只能在公交上看陌生的街景,他們也許只有翻遍通訊錄只為找個能傾訴的人。千里萬里,不只是二元結構的路程;山重水復,也不只是戶籍藩籬的投影。再美好的今天,依然不可能讓“闔家團圓”的夢,化為所有家庭的現狀。

  大到一台春晚,小到一條巷弄,這世界,總要有人為美好而付出更多,這世間,總有我們無法觀照到的悲歡離合。好在,“此心安處是吾鄉”。當城市越來越包容開放,當改革縮短了城鄉間的落差,當奮鬥的命運能更早被逆轉——家,終究會成為一種更現代、更自由、更遼闊的敘事;而回家的路、歸家的心,亦會有更溫和、更多元、更人文的表達。

  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些為夢想而打拼在外的靈魂,那些為生計而奔波在外的容顏,他們一樣想家念家,他們一樣為故土而魂牽夢縈。

  歷添新歲,春滿山河。過了除夕,就是新春。歲在故土,年在心間。回家過年的,當珍惜相聚的美好;無法回家的,期盼更美好的相逢。好在日子總在向前,好在磅薄澎湃的未來,定不負這個美好溫情的時代。於是,故鄉他鄉,一樣過年。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