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豈能以“網貨”掩護假貨

2015年02月04日 14:49:00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2日在香港開講,與香港青年分享創業經歷。在談及假貨問題時馬雲澄清,淘寶網許多貨物並非“假貨”而是“網貨”,即生產者制造但未得到官方認證、注冊的,在所謂“正品”以外。淘寶的許多商品、服務是大家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這是創新。(2月3日《南方都市報》)

  近段時間來,淘寶在假貨問題上處于風口浪尖,近日與工商總局達成了和解,阿里巴巴表示將配合政府打假。既然有了表態,作為淘寶掌門人,馬雲就應該有一個真誠的態度,而不應該在公開場合王顧左右而言他,偷換概念,拿“網貨”當假貨的擋箭牌。

  不可否認,淘寶確實出售許多大家過去從沒聽說過的商品和服務,也就是馬雲所說的“網貨”。雖說這也是為滿足人們新需求的一種創新,但這並不等于說就可以不受既有規則的約束。事實上,有好多“網貨”並非都是無辜的,比如淘寶上曾經賣過“教人靈魂出竅”的寶貝、“教人整蠱”的寶貝…… 顯然,此類所謂的“奇葩”商品,根本就是騙人的把戲,只能糊弄鬼。

  也就是說,雖然某些“網貨”很新穎,並沒有倣冒其他商品或服務,也能夠滿足個別購買者的“另類”需求,但在創新意識和方式上卻用“歪了”,導致這些看似“新穎”的商品或服務既不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也違反了基本的公序良俗,以至于會對使用者和其他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商品的創新有著兩面性,既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需求和體驗,也可能錯誤引領消費,甚至導致畸形消費現象的出現。對于第一種創新當然應該大力提倡,對于第二種創新,則應該及時矯正。對于層出不窮的“網貨”,淘寶應該進行認真的甄別,而不是統統以“創新”來掩飾。如果明知道某些“網貨”是畸形和不健康的,卻還放任自流,不對其加以管控,那麼對社會的危害,恐怕會比假貨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淘寶掌門人,馬雲對“網貨”和“假貨”之間的區別做出說明和澄清,當然沒錯兒,但淘寶現在首要的任務,是要對假貨泛濫的現狀進行認真治理,因為創新只有在一個健康的平臺上進行,才能產生出應有的價值。淘寶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購物平臺,要盡到應有的監管職責,不能只埋頭賺錢。(萬光武)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Powered by IIS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