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安靜是城市的美德

2013年11月21日 14:3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唐山市高中生無聲站立抗議公園廣場舞,北京市民施某鳴槍放藏獒驅趕廣場舞隊,武漢市民潑糞表達對廣場舞不滿……近期,一系列新聞事件讓“廣場舞”這一曾被視為城市景觀的活動,成為人們爭相議論的話題。人們在“健身權”和“安寧權”之間進行了不同選擇,分歧之大,幾乎水火不容。

  事實上,在健身和安靜之間,衝突並非不可化解,人們厭惡的只是廣場舞背後的噪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歐盟聯合研究中心以及歐洲環境署近日聯合發佈的《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報告,噪音污染已經成為繼空氣污染之後影響歐洲公共健康的第二大環境風險因素。噪音早已不是簡單的社會現象,而是我們身邊的健康隱患。

  中國和歐洲的社會文化背景存在差異,但反對噪音妨害、追求安寧和健康的心理需求是共通的。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注意言行舉止,既是個人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也是社會對公民的內在期待。安靜,不僅是個人美德,也是城市美德,體現了城市的文明進步、對個體權益的尊重、對環境的愛護關懷。

  營造一個安靜祥和的城市氛圍,同時讓市民各得其所,歸根結底是治理能力問題。縱觀海外,大部分國家都認為環境噪音不利於公眾健康和社會福祉,因此嚴格控制公共場所任何可産生噪聲的活動。以著名的“不夜城”紐約為例,根據紐約市現行《噪音控制法》,噪音測量在距離居民樓1米處進行,所有超過45分貝的聲源都被禁止。音響設備超過噪聲控制標準的,將被罰款250美元到1000美元。如果商場和娛樂場所的音樂音量太大,最高可處罰2.4萬美元。

  歐洲人似乎對噪音的容忍能力更低。英國嚴格禁止在街上以娛樂為目的使用擴音設備;瑞士很早就開始限制音樂會和音樂練習場所的音量,甚至禁止在星期天使用洗碗機或割草機;德國對擾民噪音零容忍,製造噪音嚴重的人可能面臨牢獄之災;而西班牙今年擬修改法律,提高對噪音擾民的懲罰力度,凡在家中聚會喧鬧的,可被罰款1500歐元。

  在嚴格處罰噪音擾民行為的同時,多國政府也出臺所有政策,科學安排公共作息時間,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引導人們養成安靜的娛樂習慣。比如制定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區、設定安靜時間等。一些政府還充分利用公共設施,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藝術活動。比如紐約各大公園每年舉辦近千場主題活動,有健身、藝術,也有手工、觀鳥等,絕大多數活動都是免費開放。在健身方面,不少公園都有專業健身教練,指導人們進行慢跑、競走、太極、瑜伽等低噪音活動。市民可直接登錄紐約市政府公園管理局網站,查看紐約公園的活動日曆,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如果個人想在公園舉辦超過20人的活動,比如生日聚會、婚禮等,必須事先申請,經批准後才可舉行。即便人數未達20人,如需使用擴音設備,也需要提前申請。

  養成新的社會習慣,是一個漫長過程,一開始可能要借助法律的強制力,需要公民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服從,也離不開政府高瞻遠矚的科學規劃、週到細緻的貼心服務。如何規範使用公共場所,事關公共資源如何分配、各方利益如何平衡,治理者需要認真思考。(謝彩鳳)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