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這些學子青睞哪些專業?

2016年11月16日 09:43:16    來源:南方網教育有猛料    

  在海峽兩岸經貿文化友好往來中,活躍著一批“暨南人”。

  據統計,暨南大學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截至2016年9月27日,暨大在校臺灣學生有886人,在這裡求學的臺灣學子,多數選擇了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

  臺灣有200多位骨幹會計師畢業于暨大,每年有一批暨大醫學畢業生返回臺灣從醫……甚至在臺灣地區的南投縣,也有一個“暨南大學”,演繹著兩岸一脈、血濃于水的故事。

  暨大校友推動臺灣創辦“暨南大學”

  在臺灣南投縣埔裏鎮的日月潭風景區,蜿蜒上山,一片翠綠盡收眼簾,數棟中國風的建築融入于山水間。這是臺灣海拔最高的大學,即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以下簡稱“臺灣暨大”),與坐落廣州的110歲暨南大學“同根同源”。

臺灣暨南大學圖書館。

  1984年,暨大美國南加州校友會會長雷博平應邀到臺北,與暨大的臺灣校友徐亨、新加坡校友戴始仲和楊淑蓀一同推動臺灣設立暨南大學。

  當時,臺灣為了減少區域發展不均,決定在南投成立一所綜合型、重視僑生的大學。1995年,臺灣暨大成立。

  目前,該校被列入臺灣地區教育部門25所“大學繁星計劃”,設有人文、管理、科技、教育等學院,有19個學士班、27個碩士班、14個博士班,擁有全臺最優秀的船艇和高爾夫實踐課程,弘揚中華文化“中道”精神,致力培養海內外優秀人才特別是僑界人才,是臺灣地區知名的“小而美”的優質大學。

臺灣暨南大學代表隊參加“2016海峽兩岸暨南結構模型大賽”時留影。

  臺灣暨大前代校長徐泓教授曾介紹,“暨南精神”其實是薪火相傳的。暨南大學校訓為“忠信篤敬”,臺灣暨大的校訓為“誠樸弘毅,務本致用”,一脈相承。兩校師生在學生培養、學術研討、科研培訓、賽事交流等領域經常互訪交流。

  培養臺灣學子,暨大“臺灣班”貢獻卓著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越來越多臺灣學子選擇到大陸讀書,暨大便是不少臺灣學子的選擇之一。

  而在專業選擇方面,臺灣學生在暨大多數選擇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暨大學生會設立有臺灣學生會分部,臺灣學生可通過該組織直接與學校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反映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暨大還特意設置“臺灣班”,為臺灣碩士和博士生專門制定了一套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提供全套教學服務。據悉,這是華南地區首個研究生“臺灣班”。近年來這個專班由暨大臺灣校友會執行長李宛平負責推廣,每年會推薦臺灣學生到學校攻讀。

  花蓮縣長傅崐萁就是“臺灣班”的傑出代表。他2005年來暨大攻讀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多次往返兩岸之間,推動和平發展。

傅崐萁

  今年6月,第八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傅崐萁等人在會議上發言呼籲,兩岸民眾是兩岸關係發展最有力的推動者,應當大力加強兩岸民眾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今年10月,傅崐萁又到訪廣州,與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雄會晤,希望加強與廣東在農業、觀光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期待早日開通花蓮與廣州、深圳的直飛航班,建立兩地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

  在母校110年校慶之際,傅崐萁專門發來了祝福視頻。他在視頻中説:“在過去的110年,中華民族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華僑子弟,能夠回到我們的文化的發源地、我們的大陸,在暨南大學就學,非常榮幸。崐萁身為暨大的一分子,為暨大祝福,更將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發揚光大持續努力。”

  大陸首例!臺灣學生當上學生會主席

  廣東是臺胞在大陸投資最早、臺資企業最多、臺資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有不少臺灣企業家、會計師都曾有在暨大求學的經歷。

  暨大臺灣校友會秘書長傅文齊告訴記者,臺灣學生選擇暨大,一方面是暨大海外學生相對較多,辦學國際化程度高;另一方面是他們對大陸尤其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動向、制度體系方面有濃厚的興趣,想選擇相關專業學習。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光電係大二學生張千祐表示,他之所以選擇到大陸唸書,主要是希望能開拓視野、認識更多人。

  據不完全統計,暨南大學會計專業在臺灣的校友大概有200多人,分佈在臺灣經貿文化等領域。

  暨大每年還為臺灣培養出一批醫學畢業生。暨大招生辦老師介紹,臺灣學生喜歡報讀醫學專業。醫生在臺灣很吃香,社會地位較高,但臺灣對於醫學生的招收量較少,所以臺灣學生傾向到大陸學醫後再回臺灣就業。

  有不少臺灣學生在暨大讀書期間,積極參與各類組織活動,劉孝威就是其中之一。

  6年前,劉孝威到暨大就讀口腔醫學專業。生於臺灣、長于馬來西亞的他性格活潑,讀書期間,他積極投入學生工作,通過報名競選,擔任暨南大學學生會主席,成為大陸有史以來第一位臺灣籍高校學生會主席,他還兩次參加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的主席團會議。

劉孝威

  “這一切,都是我之前不敢想像的。”劉孝威説,“事實卻證明了,這裡不僅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包容的地方,只有自己有想法,有行動,那麼一定能實現!”

  本科畢業後,劉孝威選擇了留在大陸讀研究生。他笑著説:“我看好這裡的發展空間,未來會更加精彩!”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