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雙創之星”談:臺青“登陸”先“接地氣”

2016年11月14日 09:47:15    來源:中新社    

  “在臺灣是這樣的,在大陸為什麼不行?”這是李儒欽輔導臺灣青年創業時聽得最多的一句話。

  作為臺灣籍“雙創之星”、臺青創客導師,李儒欽近日受訪時直言,臺青剛到大陸創業時最大的問題是“腦袋”。

  由於兩岸教育狀況、營商環境、人文觀念、法律制度、會計準則等種種的差異,很多臺青創客初到大陸,理所當然地認為事情“應該如此”,而在創業之初不免碰壁或“水土不服”。因此,李儒欽建議,臺青到大陸創業的第一步是觀念落地,先“接地氣”。

  回顧自己的“登陸”創業歷程,李儒欽自言經歷的坎坷不比任何一位他輔導的臺青創客少。他説,自己就因為“不接地氣”,走過不少彎路,吃過不少虧。

  當初銷售一款臺灣飲品時,李儒欽按照臺灣原汁原味的食材、濃度調配,但令他意外的是,消費者對“正宗臺灣口味”並不買單。起初,倔強的他挨個兒教消費者品嘗、適應臺灣口味,效果仍微乎其微。

  經歷失望和掙扎後,他在保留臺灣特色的基礎上,按照當地人習慣的口味調整飲品濃度比例,一步一步讓自己的産品“本土化”。在這種轉變下,李儒欽的大陸事業迎來春天。

  “在大陸創業,要像‘變形蟲’一樣去調整、去適應。”這位臺青創業導師笑著説。

  從2008年6月離開臺北第一次來到福州算起,李儒欽已經在大陸經歷6次創業、5次失敗。但他越挫越勇,終於實現了華麗蛻變。

  2013年,他涉足餐飲業,創辦葉澀法式創意餐飲連鎖店,把臺灣健康養生的餐飲理念引進到大陸。如今,福建、江西、新疆、安徽等省份都可以看到“葉澀”的身影,在大陸已開設20多家分店。

  今年,李儒欽成立攬漁山集團,涉足網際網路、農業、文創、餐飲、商貿等不同領域,並進駐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不少合作夥伴是他曾經輔導的“學生”。

  身為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副會長、臺灣青年創業就業輔導小組總幹事、YBC首位臺灣籍認證創業導師,李儒欽已輔導近600余名創業者。

  在福州萬寶商圈中央第五街的“優空間”眾創空間裏,有一個臺灣青年候鳥工作站。這個工作站就是在李儒欽多方奔走之下,由“優空間”、福州市臺辦、福州市臺協、福州青創會等機構聯合成立,李儒欽也是這個工作站的兩岸總召集人。

  李儒欽説,該工作站對接設立在臺中的同類機構,針對有意向到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在經過前期了解和指導後,組織他們來福州實地考察交流。

  臺灣青年候鳥工作站首期設計五天行程,主要了解福州人文、環境、習俗等;第二期輔導為一個月,福州相應的創業孵化基地提供免費的辦公、住宿場所,學習內容轉向市場、客戶、項目推廣等。

  今年6月,臺灣青年候鳥工作站的第一批23名臺青來到福州,李儒欽帶著他們坐公交、吃小吃,手把手教臺青使用微信;對接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福州市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舉辦公共服務日活動,邀請工商、通信、銀行等部門現場為這批臺灣創客辦理銀行卡、移動卡。

  “優空間”董事長蔣華玉建議,臺灣青年在臺灣先創業,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後複製到大陸,可以少走彎路。

  “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也像候鳥,有合適的棲息地才會落腳。”李儒欽説,臺青來大陸不妨先“落地”,再創業。(作者 李琳珊)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