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在武漢開創事業新征程

2016年11月14日 09:34:24    來源:長江日報    

  在武漢開創事業新征程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楚人之所以能變弱小為強大、變落後為先進,創造出博大精深、風格獨具的楚文化,“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精神,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如今在武漢,來自海峽對岸的臺灣青年們,選擇在這個城市艱苦奮鬥、開創事業。 他們中,有的為了打造出最好的武漢城市禮品而走遍世界各地博物館;有的曾經是專業運動員,而後在武漢開展事業;還有的,把臺灣的中小學科學課程帶來武漢發展。

  今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臺灣青年在武漢”系列專版推出第四期,分享臺灣青年林珈妃、陳鈺樹和王祥宇的故事。希望通過上述3位臺灣青年代表的創業故事,啟發更多的臺灣青年投身武漢這片創業熱土,成就人生夢想,共同復興大武漢。

  武漢金漢禮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珈妃:

  做“接地氣”的武漢城市禮品

  明代畫家仇英所作的一幅《江漢攬勝圖》現藏于武漢博物館,畫面中,兩江三鎮的美景盡收眼底,黃鶴樓、晴川閣交相輝映,江上帆船點點,美不勝收。

  如今在武漢,臺灣人林珈妃和她的團隊一起,以《江漢攬勝圖》為藍本,設計了雨傘、滑鼠墊、文件夾等物件,這些産品將於不久後推出,作為代表城市的“武漢禮物”。

  來到了一個“心中嚮往”的城市

  臺灣一直是文創産業的排頭兵,誠品書店、雲門舞集、阿之寶瘋茶館……這些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創品牌。去年7月,在武漢市相關政府部門的邀請下,林珈妃第一次來到武漢,考察武漢的文創産業。

  林珈妃笑言,武漢給自己的初印象,是“怎麼會有比臺灣還熱的地方”,在江城夏天濕漉漉的空氣中,第一次登上長江大橋,她覺得自己心裏收穫了滿滿的感動,而這種情緒,“在臺灣是不可能有的。”

  “武漢是以前在課本、在古詩詞裏念到的城市,是心中的嚮往,都不敢想像有一天我真的來到了這裡。”林珈妃説,武漢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可以挖掘的東西有很多。去年10月31日,她來到武漢,開始了武漢金漢禮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籌備工作。

  剛來武漢時,口味清淡的林珈妃吃不慣武漢的飯菜,“一下子瘦了十斤,”如今,她説,自己也有了不少心儀的飯館,還有其偏愛“雞湯”和“鍋盔”兩道菜,她笑言,“以前沒吃過鍋盔,吃過之後就覺得放不下了。”

  不僅在文創設計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林珈妃還是一位花道研究者。

  17歲時,林珈妃曾從臺灣去日本學習插花,曾在臺灣花藝雜誌做過編輯,還曾獲得美國芝加哥花藝設計學校的教授文憑,“花道是一種文化,是生活裏的美學,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入一些美學的元素,生活的點滴就會被提升。”

  秉承著這種對文化和美的追求,林珈妃開始了在武漢的事業。今年2月,公司正式開展業務,目前,主要涉及鄉鎮特色産品包裝、城市禮品原創設計和紅色禮物三部分。

  從武漢博物館獲得設計靈感

  剛開始來武漢時,公司也遭遇過不少“挫折”。林珈妃説,以前在臺灣的一些色彩搭配經驗,在武漢可能不太適用,她和團隊成員必須不斷調整,找到禮品設計和城市性格之間的平衡點。

  最開始,究竟選擇哪些元素代表武漢,她和團隊設計師們很費了些功夫。剛來武漢時,她就做起功課來——先去了一趟武漢市博物館,跟博物館的相關領導和專家交流後,大家一同選擇了“元青花”和《江漢攬勝圖》兩個元素。

  林珈妃説,自己曾專門去日本、歐洲考察,希望把一些先進的經驗帶到武漢。在她辦公室一條靠墻的長桌上,擺滿了她從世界各地挑選回來的文創商品。“女兒打電話説在旅遊,我都會説,快去給我買當地的文創回來。”

  今年4月,首屆“武漢印象”城市禮品創意設計大賽舉辦,林珈妃的公司是承辦方,目前,已經有800多件創意被提交。這其中,有用武漢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圖案做的茶杯,還有《江漢攬勝圖》圖案的滑鼠墊、文件夾。從樣品來看,這些城市禮品都很“接地氣”,她説,“希望外地人來武漢,能夠把武漢地標性的東西帶走,把武漢的文化帶回去。”

  今年夏天,公司在武昌紅巷的紅色禮物禮品店正式開張,售賣一些與武漢紅色文化相關的禮品,如搪瓷杯等,目前反響還不錯。

  來武漢一年的時間,林珈妃回臺灣的次數不多,每一次回去,也是聯絡設計師,希望能夠給武漢的城市禮品帶來更多的新鮮創意。如今,她還把妹妹也請過來幫忙,“在這裡想做的事情太多,忙不過來了。”

《江漢攬勝圖》雨傘

《四愛圖》茶具

武漢城市禮品(金漢禮公司設計的部分禮品展示)

  武漢地標創意擺件—設計風格以楚文化漆器為主導,涵蓋了武漢的歷史、文化和科技。採用類似西方教堂玻璃彩色花窗的設色與構圖。不僅有楚文明對盤面設計的影響和象徵歷史的黃鶴樓、辛亥革命紀念館,也加入了標誌著武漢蓬勃發展的馬蹄蓮和造型別致的漢秀劇院等現代新興元素。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