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結伴返鄉創業 攜手臺灣友人發展山村文創

2016年11月14日 09:39:43    來源:泉州網    

  一段美好的臺灣之旅,許多人是從入住當地優質民宿開始的。同樣,安溪大坪鄉的年輕人希望,一段美好的大坪之旅,可以從他們的村居休閒開始。創客是出於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在大坪鄉就有這麼一群年輕人,他們結伴返鄉當創客,同時與臺灣朋友攜手發展自己家鄉的旅遊業。如今在大坪颳起的一股清新文藝風,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前來,這種山村文創正成為我市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大學生結伴返鄉創業 攜手臺灣友人發展山村文創

創客打造後的鄉村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豐富旅遊資源吸引兩岸青年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大坪的田野……”在大坪鄉萍洲村村民張仙化舊厝改造成的“微創平臺”主題民宿,房前是碧綠的菜畦,門兩邊大紅燈籠高挂,一樓屋內蓑衣、犁耙、甕缸等陳設古樸親切,老式留聲機、吉他洋溢濃濃的文藝氣息,二樓搖青、揉捻等傳統制茶物件,樣樣新奇。這是“眾創大坪”團隊打造的詩情畫意。

  “我們都是從大坪走出去的,家鄉有這麼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深度開發,前景十分廣闊。”年僅26歲的高少雄如今是大坪眾創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去年10月,十多名有志發展家鄉旅遊的大學生聯合發起“創客鄉村 眾創大坪”項目。

  聊到項目的發起,離不開一段海峽兩岸創客的“姻緣”。2014年,來自臺灣高雄的創客黃四耶第一次到大坪遊玩時,巧遇還在廈門讀研的大坪人張小雅。她此前曾作為交換生到臺灣學習,兩人雖未曾謀面,但初次見面的寒暄,竟對挖掘大坪文創旅遊的想法不謀而合。隨著多名大坪大學生加入,很快就撞擊出了“眾創大坪”的火花。

  “我們對接臺灣民宿文化,實現海峽兩岸文化的交流共融。”張小雅説,創業團隊聘請臺灣業界知名專家為顧問和策劃,將為未來大坪眾創旅遊文化增添創新和活力。

大學生結伴返鄉創業 攜手臺灣友人發展山村文創

創客們經常與村民溝通交流

  “5+2”模式引導青年返鄉

  在大坪村千年古杉下的古厝響起歡快的鑼鼓聲,歡迎著又一批到來的遊客。這是“眾創大坪”的第二個項目,它也見證了這個團隊的愈發成熟。

  “我們通過服務、勞務及資金眾籌等方式,將旅遊、文化創意、特色餐飲、演藝、電商、行銷、建築等行業融為一體。”高少雄介紹,如今該團隊已經發展成由大坪返鄉高校青年及兩岸人士等80人組成的創客團體,項目涵蓋旅遊推廣、主題民宿、農産品電子商城、青年返鄉孵化創業園等。

  走進古厝,竹簾、茶席、蓑衣……親切而熟悉的閩南風情佈置讓遊客眼前一亮。在古厝一角擺放著一幅顯眼的手繪地圖,大坪鄉的一些特色旅遊景點,如雄獅瀑布、上海老街、茶海明珠等都濃縮其中。這個創意是來自返鄉創客青年高巧娜之手。從去年10月份開始,動畫專業出身的她就和十幾個同鄉青年一起策劃這張地圖。

  作為從大坪走出的畢業生,同樣是90後的高巧娜每週利用週末時間回到基地幫忙。這也是團隊所倡導的“5+2生活模式”,即5天在城裏工作,2天在山上生活來吸引年輕一代遊客。

  文創帶活山村發展

  67歲的大坪村老人會會長高清朝正在為新的舊厝選址忙碌;57歲的龍門人白玉洋帶著特色産品加入團隊;只要基地有活動,高搖金老伯都自發到場幫忙。如今,大坪鄉透過由下而上、自發性的眾籌與眾創模式,打破城市裏傳統文創園區的場域空間限制,以海拔九百米的原生態鄉村為無邊場域,成立微創平臺,號召青年返鄉結合地方老者、實業家,連結外界資源,讓大坪小鄉文創,影響著每一個大坪人。

  “大坪有最美的茶園、閩南最大的瀑布群、曾經輝煌而今斑駁滄桑的上海老街等豐富文創旅遊資源。”大坪鄉人大主席肖銘煌介紹,千百年來,“吃長泰米,講同安話,做安溪事”的大坪鄉民,大多選擇走出去,因為只有走出去,敢於拼搏的他們才有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如今,在“創客鄉村眾創大坪”的引領之下,越來越多的大坪青年選擇回鄉創業,同時更有不少村民把老宅、茶園拿出來做“主題民宿”,打造茶鄉新“厝”味,帶動大坪鄉村旅遊發展。□記者 張曉明 文/圖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