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客”闖大陸:在大陸三個月的業務抵臺灣做一年

2016年06月15日 16:58:00    來源:新華全媒頭條    

  城市與鄉村

6月10日,臺灣創業青年俞佑昇在廈門的公司裏為客戶做數據分析。

  最早在深圳,接著去上海、廣州、北京等地,“80後”臺灣小夥子俞佑昇2010年來大陸,跑的幾乎都是“大城市”。

  如今作為廈門頂鈞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之一,談到“登陸”創業緣起,他説看到了兩岸經濟體量的差異:“我們是做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國際金融交易軟體,大陸客戶所用的資金等級是臺灣的數倍。”

  “大陸體量超太多。在這裡做三個月的業務抵臺灣做一年。”俞佑昇的合夥人、同樣來自臺灣的柳智騰告訴記者,“在臺灣我們可能要談下三五家機構,才能養活公司;在大陸只要找到一家機構,就忙不過來,我們已經打算再招聘當地員工。”

  作為廈門太妃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總監,臺灣女孩陳潔緹的“城市創業記”也做得風生水起。“一些臺灣藝人和歌手有夢想沒舞臺,我們就培訓他們,把他們推送到大陸網站和視訊平臺。”

  陳潔緹説,和臺灣市場相比,大陸的直播平臺堪稱火爆。“同樣的素人主播上語音平臺兩三個小時,臺灣用戶才一兩千人,大陸有三五萬人收聽都不稀奇。”她反問記者,“一樣做事情,效果相差這麼多,我們為什麼不到大陸來?”

  當俞佑昇、陳潔緹在城市裏為夢想打拼的時候,也有一些臺灣青年把目光瞄準了廣闊的鄉村。

  7年前,作為臺灣“打開聯合文化創意團隊”駐大陸執行長,鄧海走過大陸很多城市和古村,最終於2年前攜妻帶女紮根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我們不要一二三線城市,就要在偏僻地方開始我們的‘千年古鎮復興實驗’,打造樣本式的理想家園。”他説。

  在鄧海看來,臺灣經歷過“亞洲經濟四小龍”的高速發展時期,“漢堡包”式的舶來品大量衝擊本地文化,城鄉變得千篇一律。“近20年臺灣開始放慢速度尋找原汁原味的本地‘老菜’。我們的創業方式接軌了臺灣二三十年試錯累積的經驗。”

  投資經營示範公司、招募培養本地大學生,創辦示範文創店舖……如今,閩臺合力探索的古鎮復興“嵩口模式”已成為住建部、國家發改委關注的實驗案例,當地農業、老建築、民俗、手藝等經濟文化力量重煥生機。

  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另一名臺灣女孩張欣頤的“鄉村進行時”引起新華社記者關注。作為一名臺灣景觀設計師,她遞給記者的名片背面印著“美麗鄉村專業運營商”。據悉目前她正力圖把福建三明小鄉村的“景點”變成“景典”。

  雖然談到大陸鄉村事業時經常遭遇別人疑惑的目光,但張欣頤樂在其中。“鄉村工作辛苦但值得嘗試,因為這裡充滿機遇和潛力。期待各部門加強配套投入,讓躍躍欲試的兩岸年輕人找到更大的舞臺,同時也為鄉村帶來不一樣的可能性。”她説。

  除了市場、機遇、政策、環境,同風同俗的文化命脈、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更是眾多臺灣創客跨越海峽到大陸揮灑汗水的重要因素。

  “廈門下雨,我會趕緊打電話提醒身在臺灣的奶奶注意保暖,因為我知道過兩天雨多半也會到臺灣。臺灣刮颱風了,奶奶也會打電話叮囑我注意,因為我們知道颱風很快會到廈門。感覺我們就在一個區域裏。”曾信軒這樣形容兩岸“風雨同舟”的感覺。他説,講一樣的閩南話,吃差不多口味的東西,這裡就像家一樣安心舒適,所要考慮的就是好好拼事業

  臺灣花蓮縣長傅崐萁在海峽論壇大會上致辭表示,兩岸同文同種同祖先,是血脈相連不可分割的龍的傳人,擁有共同的“天然DNA”。希望臺灣的農民、漁民、青年和企業能夠在“一帶一路”浩瀚格局的大時代裏,與大陸攜手共進,共同寫下歷史上偉大樂章。

6月10日,臺灣“創客”夫妻林士偉(左)、蒼沛在廈門的公司裏討論客戶設計方案。

編輯:黃鳳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