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研究員揭秘Magic Leap為何能值45億美元

2016-02-19 09:14:00    來源:鈦媒體    

  (二)透明AR眼鏡面臨哪些挑戰

  Botao同學談到了一些重要挑戰(知乎),比如3D感知和定位,手勢識別,眼動跟蹤,計算量,電池的問題等,我再補充幾個。

  1. 顯示

  首先能實現近眼光場顯示就很難,現在的公司除了Magic Leap還都是用古老的Stereoscopic 3D的方法,用戶戴長了就會眼困頭暈噁心。而Magic Leap所用的近眼顯示技術理論上成立,現實中也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比如:

  系統大小: Magic Leap現在還沒有公開過它的原型照片,據報道都還是像一個冰箱一樣大的,離可穿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光場採樣:既然是採樣就一定有損失,比如對比度清晰度上,如何才能最優採樣?

  聚焦和會聚(Accommodation-vergence matching):即便聚焦距離對了,也要保證會聚距離始終與其保持一致。Magic Leap現在的demo視頻還只是從單眼攝製的,還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很好地解決了雙眼問題。

  室外顯示:現在大家的demo都是室內的。當用戶在室外時,太陽光強度比顯示光高幾個數量級。至少鏡片需要有自動調光的技術。

  捕捉內容:雖然現在可以用電腦圖形來做demo,但以後的應用一定會需要相機採集的內容,而光場的拍攝本身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散熱: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當年Google Glass出來的時候有人説用著用著臉就像要燒起來了。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HoloLens和Magic Leap的眼鏡能長時間保持涼爽。

  2. 鏡片

谷歌研究員揭秘Magic Leap為何能值45億美元

  近眼顯示有兩個關鍵部件:螢幕和鏡片。現在大部分的AR眼鏡鏡片都是基於分光鏡(beamsplitter prism)的,比如Google Glass,HoloLens,Epson Moverio。如圖左,簡單的分光鏡就是45度角,把螢幕産生的光從眼鏡框反射進人眼,也同時讓現實世界的光透進來。這樣做簡單便宜,但是鏡片厚。一個以色列公司Lumus做出了一個光導(waveguide)技術讓鏡片變得很薄,可惜工藝複雜成本太高。後來也有一些便宜的光導産品出現,但品質還遠不如Lumus。所以,鏡片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要做到視角(Field-of-View)大,還要輕薄,透光性好,在折射/反射顯示光的時候也要儘量保持光的屬性並做到儘量小的光損失。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