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走來新“創客”——瀋陽創業創新者群體素描

2016-01-29 10:53:00    來源:人民日報    

  東北從不缺闖勁:從早年百餘萬創客“闖關東”,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幾十萬幹部技術工人鑽山溝支援三線建設。

  這些年,計劃經濟體制的僵滯,東北人闖勁少了。如今,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東北振興領頭雁瀋陽再拾闖關東精神,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尋求砥礪前行的動力。

  從眾籌咖啡、眾創空間,到“網際網路+”;從傳統服務業到高科技産業、新興技術領域,越來越多的瀋陽人敢闖、敢試、敢拼,成為創業大潮的弄潮兒,老工業基地正走出一批批的新創客。

  “新創意”讓傳統産業發新春

  德國紅點産品設計大獎被譽為世界工業設計的奧斯卡。規模不大的瀋陽梵天工業設計公司已經拿了兩次,這在中國絕無僅有。

  紮根瀋陽裝備製造業,終得回報。董事長李春偉感慨:“我們專注于大機器工業設計這個瀋陽乃至中國幾近荒蕪的領域,終由行業拓荒者發展到引領者。”

  作為裝備製造業基地,瀋陽的産品一度傻大黑粗,而國外的産品則美觀大方。讓大機器有藝術氣質,李春偉從中發現商機。現已涉足機床、電力、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産品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提升中國大型機器産品品牌形象的同時,也為用戶帶來了巨大的品牌溢價效益。採用新外觀的産品,銷售價格普遍提高,利潤較傳統外觀産品最大提升幅度超過20%。

  阿里巴巴淘寶大學易瑪商學院院長孫曉曦,一個80後姑娘,是瀋陽電商培訓吃“螃蟹”者。瀋陽市渾南區電商基地,孫曉曦與40多名同事,將電商培訓、創業孵化搞得風生水起。“東北工業品、土特産農産品貨不少,缺乏銷售渠道和創意。人參50元一斤賣到南方,精心包裝後,50元一根在網上賣到全中國。”孫曉曦快人快語。

  孫曉曦看上了電商培訓這個大蛋糕。獲得阿里巴巴授權後,2014年5月至今,團隊培訓網商3000余人,孵化企業和個人創業開店2000余家,一些工業企業借此觸網,瀋陽機床集團網店開通首季度就接到一筆400萬元的大訂單;瀋陽化工公司去年網上銷售額超過3億元,新開發客戶19家。

  海歸、“北歸”讓眾創火起來

  近幾年,眾創咖啡在北京上海廣受歡迎。

  去年以來,在瀋陽街頭,創業咖啡館也越來越多。而發起者多數是海歸、北漂回來的“北歸”一族。瀋陽以其良好的創業環境、較低的生活成本、優越的東北中心區域位置,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創業。

  一個夏日的午後,梧桐谷創業咖啡館,一場創業項目路演正在進行。曾留學義大利的瀋陽小夥劉君龍用PPT展示了他開發的移動端義大利語教學系統,15分鐘的演示展示了獨特創意。“還有不成熟的地方。通過梧桐谷這個平臺,每次路演後都會得到指點。”劉君龍説。最終他成功找到了一個有意投資的合夥人。

  梧桐谷是瀋陽人馬克發起的。馬克在國外留學工作10年,2011年回國。2014年7月,他和有志於創辦創業咖啡的十幾人以眾籌的方式成立了梧桐谷創業咖啡,並得到了瀋陽市和平區科技局提供的場地等多方面的支援。

  瀋陽姑娘劉娜,曾在北京一家大媒體做編導8年。由於家庭原因,2012年返鄉創業。受中關村車庫咖啡啟發,她與68個股東經過149天努力,在2014年7月成功開辦東北首家眾籌創業平臺——weekee智慧創業咖啡。

  “一杯咖啡,一次機會。團隊努力為創業者找項目、找資金、找團隊,提供全方位服務。”80後創業者小劉在智慧咖啡舉行了鮮荔枝品鑒會,當天就獲得訂單270份,搭建了O2O生態農産品銷售平臺。目前智慧創業咖啡已入駐企業78家,孵化項目53個,對接投資1300多萬元;舉辦各類創業講座150余場,輔導創業者5000人次以上,創業氛圍越來越熱。

  天使,創業永遠在路上

  1988年出生的王薪皓,頭銜是恩格艾思(瀋陽)傳媒科技有限公司CEO。年紀輕輕的他是瀋陽赫赫有名的天使投資人。

  難以置信的是,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沒有讀過大學,高一就輟學,闖蕩社會。學了設計,去一家裝飾公司實習,因口才好做了銷售;跟朋友吃烤肉,覺得“味道不錯”,當即花一萬元,從大廚手裏購得秘方,去外地開了家烤肉店;之後又在煤鋼大熱時,搭橋一家煤炭企業和鋼鐵廠,搞煤炭生意。

  積累一定財富後,王薪皓來到瀋陽闖蕩。“作為一個創業者,我知道創業路上要經歷什麼樣的坎兒以及需要什麼,我希望可以給他們搭把手。”王薪皓説。一次果敢的投資,既幫助了創業者,也讓他身家翻倍。現在的王薪皓,能通過資本、資訊和資源三方面,把創業型的公司包裝起來,變成一個有價值的公司。

  近年來,瀋陽市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優秀成長型企業不斷涌現。

  1995年大學畢業就加入東軟集團的王楠,如今是集團高級副總裁,親眼見證了東軟的創業歷程:從3個人、3萬元、3台286電腦,發展成為2萬多名員工、年銷售額70多億元的大型軟體企業。

  王楠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為日本客戶開發車載軟體,當時團隊中誰也沒有私家車,客戶連連發問“你們連車也沒有,能做好車載軟體嗎?”創業似乎就要挑戰所有的不可能,在極為挑剔的國際客戶面前,東軟首戰告捷。

  王楠説,“創業無終點,東軟每隔幾年就要來一次自我變革。從系統整合到IT服務,從金融危機中的逆勢國際化,到圈地數字大健康,進軍雲醫療,現在,雲醫療業務已覆蓋全國6000多個城鄉社區。”

  “東軟人的創業故事,還會繼續下去!”王楠説。

  在瀋陽,一定還會有新的東軟誕生!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