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能走偏 開公司不等於全部內容

2015-12-10 09:58:00    來源:中國網    

  開公司、做買賣不等於大學教育的全部內容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能走偏

  湖北某高校“創業抵50學分”的新規定受到一些家長的質疑,也成為近日在江蘇省常熟市召開的第二屆産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秋季)關注的焦點。有一種聲音認為大學生創業一點譜都沒有,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大學生創業靠譜。

  大學生創業到底靠不靠譜,可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博弈,更需要用成果來證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延生認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避免“運動化”,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和訓練。

  部分高校忽視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

  郭延生説,目前各級各類的創業大賽風起雲湧,這些參賽的選手是不是最好的創業者?同時,各路基金對高校學生創業方案躍躍欲試,似乎到處都有錢。一旦與創業投資者交流,實際與表像根本不是一回事。

  針對國內部分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片面地理解為技能培養的現狀,常熟理工學院院長朱士中教授説,學生開一個咖啡店、小麵包店不等於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部內容。創新創業教育只有同專業教育相融合,與課程體系相銜接,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業者和創新精神的就業者。

  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都一直排在創業成功率之前。一所好大學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才生産流水線:既要給大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營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具體的教育環節。

  大連東軟資訊學院院長溫濤教授指出,當前,政府部門在打通創新創業的“最後一公里”,部分高校也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期間,學生必須以學業為主。”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孟狀表示,該校不鼓勵學生離開本專業的學習去開網店,而是倡導和支援同學們與學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創新創業。

  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如何評價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簡單的開公司、做買賣,那麼如何評價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果以及大學生的收穫?朱士中教授把這個共性的問題提出來,並期盼與國內高校聯手去探索新的運作機制和辦法。

  臺灣中華大學原校長沙永傑教授表示,大陸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比較少關注第二專業課堂學習與訓練實踐。據沙永傑教授介紹,臺灣40%的高校有第二專業的創新創業學分課程,它與學生的主學專業分開。學生修滿課程後可以領到一個對畢業就業有幫助的課程證書。

  以臺灣中華大學為例,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修滿15個學分,就可以獲得課程證書,其中必修課至少是6學分,在創新發明、智慧財産權、創意思考、創新管理和創造力訓練中任選三門;選修課程為9學分,都是和創新創業創意相關的實踐課程。

  臺灣高校還聘請一些有名的創新、創業人士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臺灣中華大學請了有臺灣“愛迪生”之稱的鄧鴻吉擔任該校學生發明創意創新顧問。30多年前鄧鴻吉先生在讀高中二年級時,就發明瞭衛生間紅外線感應沖水器,其申請的專利當時賣了150萬元台幣。現在,鄧先生擁有專業化生産衛生間紅外線感應器的公司以及200多項發明專利。

  “這個事例告訴高校師生,發明創新並不難,只是我們能不能做好的問題。”沙永傑建議,大陸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不要拘泥于開店做小買賣的低門檻領域,一定要引導和訓練學生具有開闊的思維視野,敢於同企業一起競爭,與市場化的商品一道賽跑。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