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臺灣香港三地創客誰更優秀?

2015-12-04 08:22:00    來源:證券時報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認為,目前香港的創業環境比內地落後,甚至可以説是缺乏創業的氛圍。雖然最近成立了香港創新及科技局,試圖在政府層面做一些改變,但實質上,香港人很少談到創業創新的話題。官兵/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見習記者 張國鋒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席捲香江。在昨日舉行的香港首屆國際創客節上,圍繞內地和港臺的創業環境、創客特點等熱門關注領域,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和投資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在創業這件事上,大家公認,內地的創客氛圍更好。至於內地、港臺的創客誰更優秀,業內人士稱,臺灣、香港創客類似,缺乏移動網際網路的思維,而且投資人偏向於實業等傳統行業,新興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關注度不高,內地則不然。

  港臺創客

  教育背景有優勢

  在眾多大咖看來,港臺相比較內地而言,開放程度較高、受教育層次較好,因此港臺創客在教育背景、素質以及國際化實踐方面都更有優勢。

  中信國安創客總經理張健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創業者的教育背景更具優勢,也更具國際化的視野,相比較而言,文化創意類的項目香港創業者更勝一籌,未來將利用香港優質的創新資源和京津冀的創客平臺相結合,促進兩地的創業資源共用。

  光啟科學董事局主席劉若鵬則表示,香港其實有很好的企業氛圍,但在現實中,大多科技創新企業卻在深圳誕生。像華為、中興、騰訊這些公司,都選擇在深圳,而不是在香港。他表示,香港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國際化,但是科技創新的資源、人才在深圳流通更加便利,導致在深圳的創業創新門檻更低。

  不過,在滴滴出行首席發展官李建華看來,好的環境反而是導致香港創業氛圍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建華説,內地和香港兩地創業氛圍的最大差別,在於思維不同。“內地的年輕人都認為網際網路很重要,比香港年輕人的認識更迫切一些。而且香港的年輕人基本上成長于較好的環境中,雖説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生活在比較開放的環境中,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其實人尋求變動的意願也會比較少,我個人認為,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夠創造英雄。”

  港臺創客過度

  關注本地市場

  在大咖們看來,導致港臺創客們遲遲未能開花結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雖然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看著國際范兒,但他們的視野不夠開闊,在創業創新時,往往只把眼光放在本地市場。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和科通芯城及硬蛋CTO李世鵬都認為,香港創業者與內地創業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香港創業者太容易陷入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局限在香港市場,而內地創業者的眼光則更加廣闊。

  “如果一個創業者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市場放在一個限定的範圍內,投資人通常都不會看好。”李世鵬説。

  梁伯韜的觀點則更加犀利。他直言,香港的年輕人不應當把眼光僅僅放在香港市場上。“眼光放遠一點,像一些內地的企業,在內地很成功,他們就會利用香港來擴展自己的國際平臺,因為他們知道香港長期作為一個自由港,跟海外的往來更加頻繁。內地的企業如果在國內競爭不過其他對手,就會跑去海外發展。香港的年輕人就應該把握好這個優勢,其實香港跟海外的交流更多而且也更好,眼光完全可以放到內地,甚至海外。”

  獵豹移動CEO傅盛表示,結合他在臺北的投資經驗,臺灣的創業團隊事業也常常陷入過度集中于本土市場的情況。

  針對這一點,樂視網副總裁莫翠天有著自己的認識。他直言,任何創新都不應當局限在一個地域,否則就只能稱為“升級”而不是創新。“像美國人在創新的時候,他們的眼光基本上就是全人類,如果我們的創客,在創新的時候著眼的就是香港市場或者中國市場,那麼就犯了一個出發點不當的錯誤。其實只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大,自己將創造出來的産品和産品面向的市場立刻就會有變化。”

  莫翠天説,只要創客在創業創新時,能夠充分理解用戶、了解用戶未來的需求,甚至自己的判斷能夠領先於用戶需求,那麼在全球都會有市場。

  港臺創業氛圍不濃厚

  梁伯韜認為,目前香港的創業環境相比內地而言是非常落後的,甚至可以説是缺乏創業的氛圍。“雖然最近成立了香港創新及科技局,試圖在政府層面來做一些改變,但實質上,香港人很少談到創業創新的話題。”梁伯韜説,香港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的市場,在現階段過於注重金融、航運、通訊、房地産等傳統産業,但對網際網路等新興産業的關注度不夠。“僅有好的基礎設施是不行的,沒有創業的人才、文化,學校和企業也缺乏對創新創業思維的氛圍,這是導致香港在創新創業方面落後的原因。”

  李建華也指出,相比內地創客紛紛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業的現狀,香港的創客卻總是被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束縛。“其實所有的改革都需要破除現有的框架,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適合與否應當交由市場去檢驗,而不是以往的經驗和框架。”

  科通芯城創始人兼主席康敬偉認為,香港其實是有創新潛力的,但光靠政府出力是完全不行的。“不像內地,內地的創業有民間基礎,還有大量的宣傳引導,整個創業的氛圍就比較濃厚。香港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有誘惑力的創業生態系統。”

  在談到臺灣創客時,傅盛表示,臺北的創業和投資環境與內地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與香港創客類似的是,臺灣的創客也同樣缺乏移動網際網路的思維,整個社會的創業環境氛圍不濃厚,“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投資環境不如人意,整體臺灣的投資人偏向於實業,而新興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很難拿到融資”。另外,在臺灣,類似于馬雲、馬化騰等創業成功者較少,也是讓臺灣創新創業難以形成風氣的一個原因。

  傅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未來香港年輕人的網際網路創業要更有國際化視野,而非僅僅將目光盯住本地區域,香港年輕人有自身獨特的産業優勢、英粵普三語的優勢、立體的知識架構、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打破認知的能力,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更容易走全球化的路線。

  李世鵬認為,香港作為一個高度自由化和開放的市場,有著比較成熟的法律和規則,更加適合“軟著陸”。與之相比,深圳背後則有巨大的製造業作為支撐。“尤其是電子製造業,深圳在這方面的能力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稱之為‘深圳村’都不為過。依靠著強大的製造業和背後的市場,在深圳創業的難度比香港要更低一些。”

  李世鵬表示,香港政府應該多考慮如何鼓勵人才留在香港發展,推出相應的激勵、補貼政策,以及推出好的創業協作方式,幫助香港的創業者。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