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創新學院”引領學子創新創業

2015-12-04 08:17: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寧12月3日電(張鶯、海鶯、宋瀟瀟)自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整合全校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創新學院,打造“網際網路+”教學平臺——廣西漓江學堂,構建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現實虛擬相結合,創新創業相貫通的大實踐平臺。

  2014年7月,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整合全校原有十余個院級創新基地,在廣西率先成立創新學院。首期投入了2000余萬元,建設了包括通信、機械、測控、軟體四大卓越工程師工作坊以及2個電子設計創新設計室、智慧控制與應用創新、機電創新設計室、創新培訓室等創新工作室,基本建成系統綜合實踐大平臺。

  創新學院突破了原有創新基地僅限于開展“第二課堂”的局限,緊密結合工程實踐應用需要開設創新課程,開設了《PLC原理與應用》、《攝影視覺藝術》等課程,有力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銜接和深度融合。通過一年多的建設,創新學院已初步形成具有桂電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首先,理念創新:從“知識課堂”到“能力課堂”。創新學院跳出了傳統教學活動以“教師、書本、教室”為“三中心”的格局,以工程項目、學科競賽為依託開展實踐活動,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注重創新精神與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其次,模式創新:打造多學科貫通的跨專業平臺。創新學院突出了學生參與課外創新的開放性和自主性,體現了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綜合協同。

  第三,管理創新:開放共用與學生自主管理。創新學院是一個24小時開放的創新平臺,通過指紋考勤與視頻監控施行管理,學生只要做好登記即可進入,因此又被學生親切地稱為“永不熄燈的實驗室”。日常活動主要通過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的方式進行。

  第四,機制創新:實行競爭機制。創新學院的入駐實行競爭機制,將部分流動實驗工位設定為VIP固定座位,表現良好的學生可申請獲得。

  2014年12月,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首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航太工業學院發起成立了廣西高校課程聯盟——廣西漓江學堂。學堂開展了考核方式的改革,實施無次數限制的學習成績評定模式,即如果學生對成績不滿意可多次選取實驗並完成實驗全過程。為加強與生産實踐的對接,學堂每學期(或學年)與企業聯合舉辦課程競賽,競賽題目以結合企業實際需求,解決生産的實際問題。

  “廣西漓江學堂”的成立開創了多個“第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將線上課程、虛擬倣真、綜合實驗、課程競賽有機融為一體;改變了傳統的考試方式,實施無次數限制的學習成績評定模式,最終成績由學生自主決定;創建“線上線下互動、虛擬現實結合、學校企業協同”的全新課程教學模式。

  目前加入“廣西漓江學堂”該課程聯盟的成員有已經從最初的3所發展到包括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近十所高校。

  2015年,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漓江學堂的課程列入本科培養方案,從制度層面解決漓江學堂課程的推廣應用問題,同時也將創新創業活動從部分學生推廣到了全體學生,實現了“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新格局。(完)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