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萬馬創業潮 全民CEO模式開啟

2015-08-06 09:58:00    來源:北京商報    

  大眾創業潮來,勢如千軍萬馬。如今,嗅到互聯的商機,把前輩創業者的草根精神延續下來的創業者從社會各個角落涌現。當下,市場在靜待著機遇的獵人,政府也開始用政策與資金鼓勵創業者們的想法;頑固的舊有商業模式正被衝擊,而電子商務則給無數有夢想的人們帶來無限可能性——我們知道,這將是個空前燦爛的時代。

  景象:新中國成立後最浩大的創業大軍

  “手機在手,天下我有。”打車不再需要招手,吃飯不再需要出門,看病不再需要排隊,這在十年前無人能想像的事情在今天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這大概是每一個低著頭樂呵呵刷著手機的人們的內心寫照。

  帶來這一切巨變的是移動網際網路興起背景下的一批年輕並富有激情的創業者們。根據阿裏研究院最新發佈的《“移動網際網路+”中國雙創生態研究報告》,伴隨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中國地區創業産業急速升溫,2014年新創公司數量達到新高,有3200多家創業公司誕生。加上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提出制訂“網際網路+”計劃,一場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網際網路創業潮就這樣轟烈而至。

  近幾年來,“網際網路+”模式正全面應用到第三産業,美團網、春雨醫生、滴滴打車、今日頭條等一齣世便備受矚目的創業産物在北京迅速崛起,形成了諸如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教育等新業態。兩年前,滴滴打車創始人程維結束在阿里巴巴十年的打工生涯自己出來單幹,正是看中了國內市場上打車軟體的空缺。

  與此同時,這一模式也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産業滲透:其中,工業網際網路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製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産方式的轉變;農業網際網路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路銷售環節向生産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中國來到了一個毫無疑問的“創業紀”。

  事實上,想要加入這股創業熱潮並不難,因為“網際網路+”早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無論是從本世紀初便率先起步的百度、淘寶、京東,還是近些年漸漸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支付寶、微信、餓了麼等,都是融合於傳統行業並衍生出新的價值的範本。而在這個創業靠創意的時代,企業需要思考的最主要的一點僅是:如何找到自己所在行業的網際網路創新契機。

  轉變:全民CEO模式開啟

  CEO遍地。最近幾年我們收到的印著CEO三個字母的名片可能來自任何人:從背著雙肩包、滿臉青春痘的“90後”大學畢業生,到已經在商海摸爬滾打數十載欲圖開啟二次創業的“已成功人士”;從埋頭敲代碼不問人間事的“程式猿”,他們呈現出來的外在差異巨大,但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在於對追求各自領域一個新企業的建造。

  事實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是此次創業浪潮的指引口號——創業者的形態不再局限于某一類人,而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更是首次高舉創業軍大旗。“90後刺兒頭”呂騁今年入圍了“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而他的創業動機源於對藝術和原創的執著。他的兩個音樂及社交産品在不斷衝擊著市場現有的同類産品,“不斷創新”是他前行的發電機。對於現在時興的種種新産品,呂騁認為,任何在當代風靡的産物,都會在下一個時代被取代。

  在網際網路廣泛普及的條件下,很多傳統的渠道業態都接觸到了新的模式和運作方式,這讓此前需要一個臃腫的機構或者龐大的機制才能去做的事情變得靈活。其實,最先嗅到網際網路將成為一塊人人爭相搶奪的大蛋糕的,正是民間的一批有志之士,然而那時中國並沒有太多人意識到這塊蛋糕的美味。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企業家們在為網際網路初創公司尋找資本時,中國幾乎沒有風險投資公司,許多初創公司不得不轉向外國資本,阿里巴巴、易趣、噹噹網等皆是接受了海外風險投資公司的支援後才得以順利發展。

  然而在今天,社會投資與創業創新的熱情同時迸發,創投基金、種子基金等正捧著大疊人民幣尋找有頭腦、敢打拼的創業者,讓今天的創業者們無需再疲於奔走尋找資金來支撐夢想。而在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好條件下,創業者們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

  電商大爆發。近年來,電子商務強勢的增長速度讓人們看見這一新興行業在未來對於促進消費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電商爆棚式發展不僅讓數以億計的消費者矚目,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注意。

  在今年3月5日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制訂“網際網路+”行動計劃,至此,將“網際網路+”戰略上升至國家層面。於是這一次,我們看到了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紀初的幾次創業浪潮都不同的地方——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意識轉型與顛覆。在此次的創業浪潮中,政府開始主動扮演“推動者”的角色。除了政策支援,國家還形成了總規模400億元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為産業創新加油助力,讓自家的孩子不用再去他家門前“討投資”。

  另一方面,與傳統製造的生産模式不同的是,“網際網路+”的核心思路在於市場。儘管這一次創業熱潮的主推手是政府,但政府仍需尊重創業者和企業家對於産業趨勢和發展方向的理解與把控,並敬畏“自下而上”的市場力量。從這個角度看,在此次推行“網際網路+”的過程中,政府深諳“有所為有所不為”之道:在市場失效和市場無效的地方(如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雲計算和大數據等一部分投入産出很低但是對於産業發展很重要的領域),政府當仁不讓,填補空白;而在可以留給市場“自行發揮”的領域,政府僅做戰略性産業的前期探索性和引導性投入之後便“功成身退”,尊重企業與創業者。在這方面,無論是“簡政放權”還是“做減法”,都是為了讓市場主體能夠做成,進而推進創業和創新浪潮。

  “自上而下”鼓勵這場創業革命,同時尊重“自下而上”的市場調節力,這便是這個時代的“網際網路+”思維。

  使命:“新常態”下的引領者

  政府與市場給創業者提供了舒適的培養皿,但同時他們身上也背負上了這個時代的使命。

  2015年,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改革開放30多年過去後,以第一、二産業為重心的舊有産業結構不再滿足持續擴大的國民經濟總量等基數,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來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開始進入到了“換檔期”。

  另一方面,一部分發達國家正逐漸從金融危機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下抬頭:一邊,主動的結構調整為美國新興産業的崛起贏得了先機;另一方面,德國政府力圖發起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系列改變對我國産業發展與出口皆構成不小的衝擊。

  當前,在內在迫切需要轉變産業結構的需求以及外在的種種挑戰下,很多傳統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壓力,而以網際網路思維重塑傳統産業是惟一能夠拯救傳統産業的出路。除了需與現代農業、現代工業、智慧物流等領域相關聯,還應融入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服務。網際網路創業的最大特點可能在於,它是最公平的一種創業,所有的資源都是在網際網路上,是典型的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而這便是網際網路時代留給當代創業者的新機遇所在——人人都有機會成為這個時代的引領者。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初曉彤

  2014-北京創業浪潮

  2014年9月10日

  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首次提出,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

  2014年12月3日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中關村試點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2015年3月5日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

  2015年3月11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

  2015年5月1日

  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應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2015年5月7日

  國務院發佈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年6月4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做出新部署: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學歷等限制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