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立同:在科研領域“永做一名戰鬥員”

2018-04-04 09:5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1 

  央視網消息:“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這是張立同科學追求的最好注解。

  幾十年來她從事航空航太高溫材料技術及其應用研究,解決了國家急需的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多項開創性成果,使我國高溫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水準進入國際前列,被人們稱為“巾幗院士”。

  立志航空報國 

  1938年,張立同出生於重慶,在日本飛機狂轟濫炸中成長的她深深體會到“沒有國哪有家”。她常問爸爸“中國為什麼沒有飛機?”1956年,張立同以第一志願考入北京航空學院熱力加工係,立志航空報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後期,張立同主要從事航空無余量熔模精密鑄造技術及其相關基礎研究。1987年,我國開始實施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需要研究太空梭隔熱瓦用高純超細石英陶瓷纖維。張立同獨闢蹊徑,僅半年就突破了高純超細石英纖維的核心技術,成功打開她涉足高溫陶瓷材料領域的大門。

  向科研高峰出發 

  發展新方向,要有新視野。1989年3月,張立同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美國NASA空間結構材料商業發展中心,從事大型空間站用陶瓷基複合材料研究。她認準連續纖維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應該是未來航空發動機不可缺少的低密度、高強韌陶瓷材料,但這屬於絕密技術,要掌握只能靠自主研發。

  2 

  1995年,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項目被國家批准為“九五”預研項目,要求5年拿出在試驗臺上通過考核的試件和模擬構件。張立同帶領課題組先後發展了四代CVI設備,試驗了400余爐次,終於在1998年底研製出第一批性能合格的試樣。隨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製造工藝與設備的一系列核心技術也陸續被全面突破。

  2004年,張立同團隊的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打破了該獎項連續6年的空缺,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我國一躍成為繼法國之後,第二個自主掌握化學氣相沉積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製造技術及其設備的國家。

  獲獎後,張立同又有了新目標:建立陶瓷基複合材料工程中心,將材料技術轉化為産品,以滿足國家需求。

  2005年工程化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獲得國家批准;2008年建成西北工業大學陶瓷基複合材料工程中心;2011年成立西安鑫垚陶瓷復材有限公司,開始走向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2013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建立陶瓷基複合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工程中心,並獲得國家産業化項目支援……

  在科研路上,張立同用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堅如磐石的決心一步步走向深入。

  “團隊是我永遠的牽掛和驕傲。” 

  作為學術帶頭人和導師,張立同求實創新、治學嚴謹;作為院士和重大科研項目的主持人,她注重引導團隊的創新意識與精誠合作。

  張立同常説:“要學會做事,更要做成事。”她以實踐論和矛盾論的哲學思維指導科研工作,逐漸形成了局部思維與戰略思維相結合的習慣。張立同也將這個思維方法傳給學生,教導學生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找準研究切入點,才能出亮點、做成事。

  張立同非常注重研究生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已培養近9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儘管不少人已嶄露頭角,但我不想以頭銜和成就來評價他們。在我眼裏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是我永遠的牽掛和驕傲!”張立同深情地説。

  如今,張立同仍在不斷思考,步履匆匆,“永做一名戰鬥員”是她不變的追求。(素材來源:陜西日報、新華網)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