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實踐者]中國航太科工集團鞏鵬:三十年匠心追尋航太夢

2018-04-04 09:5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日前,中國品質協會聯合中華全國總工會推出了首批“中國品質工匠”,中國航太科工三院33所鞏鵬名列其中。

  這位從1988年開始與板銼、鑽頭等加工器具“廝守”的普通鉗工,如今已經是享譽行業內外的“大國工匠”。在30年的職業生涯中,鞏鵬用默默的堅守和非凡的成績,書寫了一段從學徒到鉗工拔尖人才、再到品質工匠精神傳承者的傳奇人生,成為中國航太技能人才的代表,也為千千萬萬追求極致品質、錘鍊卓越技能的人們樹立了一個典範。

  精準度 

  鞏鵬的單位是我國慣性技術的龍頭企業,該企業各類産品成功應用於各類武器裝備、空間飛行器等。鞏鵬所在的鉗工組承擔了包括神舟系列、嫦娥系列在內的多型航太産品,以及國防武器裝備用關鍵零部件的組夾、研磨、滾齒、數控鑽等精密加工、裝配工作。

  導彈技術太高新、太尖端,很多零部件的加工無法通過自動化機床來生産,必須手工打造、研磨、精製,這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直接決定著國防武器裝備的精準度。品質是考驗工人的技術、經驗以及大腦支配雙手操作能力的綜合體現。

  有些小零件的研磨平面精度要求達到機器都無法完成的12級。12級是什麼概念?就是一面鏡子!

  以前對這樣的研磨零件都是委託給外協廠家加工,但成品率低、品質不穩定,成為制約生産的瓶頸,這可急壞了一向不服輸的鞏鵬。

  為了儘快擺脫這一困境,鞏鵬嘗試著摸索研磨方法、改進研磨環境及設備,經過無數次嘗試,成功發明瞭一個研磨“秘方”,再輔以特殊的研磨工具和手法,被大家稱作“鞏氏研磨法”,終於達到技術指標要求,而且合格率由外協廠家的50%提高到近100%。由於攻克了平面精密研磨技術難關,確保了産品品質,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滿足了多個型號急迫的批量生産需求。

  在同事們的眼中,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鞏鵬身上毫不稀奇。因為,這種故事在鞏鵬的職業生涯中一再上演。為攻克某重點型號産品中的D形孔加工工藝,鞏鵬潛心研究,改進鉗工研磨方法,將成品合格率由原來的50%提高到99%;某産品罩蓋設計結構複雜,一件産品往往需要數天才能加工完成,而且尺寸的一致性和産品品質都難以保證。經過3個多月日夜奮戰,鞏鵬熬紅雙眼,發現了新的加工方法,省去6道加工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工效近50倍,提高了産品品質。

  “通過努力,將産品的精度從百分之幾毫米提高到千分之幾毫米,乃至萬分之幾毫米,不斷提高,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很有成就感。”鞏鵬説。

  高可靠 

  依靠獨特的平面精密研磨技術,鞏鵬所在單位完成了多個型號加速度計的研製和批産,技術指標在國內外慣導産品佔據領先地位。因其性能穩定、品質可靠,先後11次助力神舟系列飛船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也為圓滿完成飛船與天宮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嫦娥三號精準落月、探月三期再入返回等飛行試驗任務立下功勞。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由於部分航太産品能夠翱翔天空,因而在石油鑽探領域也能廣為應用。鞏鵬帶領團隊利用其常年在軍工領域積累的精密加工經驗,通過精巧的手工研磨技術,反覆優化工藝,試製並改進樣件,歷經近1年時間完成了泥漿脈衝發生器的定型,完全替代進口産品,為用戶節約了成本。

  不僅如此,地質災害監測設備領域也對鞏鵬團隊敞開了大門。鞏鵬帶領一批有豐富精密件加工經驗的技工團隊承擔起了生産攻關任務,並很快完成了相關測斜儀的試製和定型,並最終通過現場試驗和驗證。目前,該系統已成功為北京、甘肅、雲南、山西、陜西、浙江等多個省市的國土地質部門及水利部門提供實時災害監測,有效預防了相關地質災害。

  “工匠精神與技能的區別在於,技能是可以學會的,但工匠精神是需要長時間領悟的。加工和裝配就像給産品注入靈魂,它會擁有更加卓越的品質表現。”這是鞏鵬用多年的實踐為品質工匠作出的詮釋。

  秉初心 

  在鞏鵬的記憶裏,30年前那個燈光昏暗的車間裏,授業恩師秦師傅一邊吃著止疼片一邊傳授加工技藝的場景永遠難忘,老一輩航太人言語不多,卻在自己心中留下了永不熄滅的火種。

  “一個人在成長的階段,尤其是年輕的時候,一定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磨練。不磨練,沒有真正的本領,憑什麼在社會上立足?”年輕時的鞏鵬就已經有這樣堅定的信念。

  2012年,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的鞏鵬技能大師工作室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揭牌成立。以鞏鵬為主要負責人的工作室本著以服務科研生産為原則,在關鍵技術攻關領域不斷提升水準,成立短短幾年,已先後完成工藝攻關優化及技術革新項目38項,編制技術規範及標準41項,開展交流培訓40余項,培訓學員1000余人次。

  經過多年生産實踐歷練,鞏鵬掌握了現代航太軍工産業技術工人所必備的嫺熟生産加工技能、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現場工藝知識,更在不斷努力和不斷超越中練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氣質。

  “身是七尺男兒漢,志在鷹擊九重天。多鑽一點,多想一些,讓手頭産品的品質更好一些,是我們應盡的職責。”這是普通鉗工,也是“中國品質工匠”鞏鵬傳遞給身邊人最樸實的語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瑾)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