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宋清輝

時評:“一帶一路”讓世界變得更親更近

2017年05月17日 08: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年5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併發表了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為“一帶一路”的未來走向勾畫出清晰的路線圖。習近平在演講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已邁出堅實步伐。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外交,均是出於參與全球治理,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所以具有極強的國際影響力,是因為“一帶一路”能夠讓各個國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利益”,這些“利益”包括為國家創造就業崗位、為國家增加出口、為國家拉動內需、為國家提供生産效率、為國家充實國庫等等一系列有利因素。

  和很多聯盟、組織、機構不同,“一帶一路”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每隔一段時間開個會,而是要切實搞好各個國家的經濟,各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為了和其他同樣想將自己建設得強大、富裕的同伴一樣,踏踏實實搞好生産、搞好貿易、搞好交流。因此,此次盛會吸引了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1500多名中外嘉賓,尚未舉辦便舉世矚目。

  為什麼要參與“一帶一路”?這是因為“一帶一路”將打造一個更加開放、融合、互助的朋友圈。目前,世界經濟不明朗的霧霾依舊存在,各國都希望能夠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然而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猛藥能夠化解經濟的迷茫但往往只能起到短暫的作用並留下後遺症,在數年後或又再度令經濟受傷。在這種背景下,各國都希望這種引擎能夠長期有助於經濟、産業的發展且沒有副作用。隨著各國對“一帶一路”的深入了解,他們發現這就是推動經濟長期發展、能夠為經濟作出重大貢獻的方向。

  儘管經濟貢獻是各國最為看重的一方面,但從“一帶一路”發展的必要條件來看,和平是重要的基礎,缺少友善、和平、共融、互助、理解的基礎,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從“一帶一路”中獲利。“古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就提到,“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和平永遠是繁榮發展的催化劑,包容、理解是和平的種子。儘管未來的時代是各國與各國、企業與企業、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爭,但從大局來看我們更需要去理解對手、包容對手,與對手在本著進步、成長、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良性競爭,才能實現“一帶一路”上的互利共惠、互惠共贏。

  這也要求各國在世界經濟前景發展不明朗的當前,不能閉關鎖國封閉自己,而是要積極與對手、朋友聯動起來。這種聯動包括經濟、人才、科技等方面等合作,這些合作的前提在於設施聯通。“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我們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路和海上港口網路。我們已經確立‘一帶一路’建設六大經濟走廊框架,要扎紮實實向前推進”。總書記的這一段講話,更突出設施聯通對“一帶一路”起到的巨大作用。

  未來,通過“一帶一路”的交融、開放、互助建設,隨著物流及基礎設施的提升,中國人未來能在伊朗吃到原汁原味的肉夾饃、在法國吃到新鮮出爐的熱幹面、外國人也能在中國吃到當地的食品,讓各國走出國門的人們在外地的生活與熟悉的環境無異。最近幾十年,電話、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先後的出現,讓人們驚呼這讓世界變小了,未來“一帶一路”將真正讓這個世界變得更親更近。

  在此次論壇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已召開。會議上發佈的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開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媒體、青年、婦女等交流活動,已為“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社會民意基礎。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交流工作方面,通過沿線國家青年政治精英的交流等活動,已經成功共建“青年朋友圈”,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作者係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