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宋清輝

學者話兩會:2017中國經濟以“穩”定發展

2017年03月07日 10: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參加2017年全國兩會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錶帶來了很多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想法,例如建議春節假期調整為15天延至元宵節、建議允許城市居民到農村買房買地等,但在我國GDP增速依然處在承壓進行時的背景下,政府必然會對各式各樣的建議進行更為慎重的思考,在數量和品質二者選其一的抉擇中,提案品質在當前環境下必然居首位。此外,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是會出現“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字樣,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寫入了不少“新鮮”得內容,我認為這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表現。

  從各式各樣的政府文件、報告來看,無論是近幾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一號文件,無論是十三五規劃還是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在看到各式各樣信心、目標的同時,還能從這一系列有關政策性的文件中讀出一個“穩”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仍然如此。

  對2016年的工作,依然是穩字當頭。例如經濟表現是“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穩中向好”,農業是“穩中調優”,投資方面“出現企穩態勢”,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社會則是“保持和諧穩定”。

  在對2017年工作部署中,更是在一段話中就提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全面做好穩增長”、“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這也足以説明我國政府希望在這幾年的時間裏為中國經濟穩健發展牢牢打下穩定的根基,而非急功近利去追求任期內的政績。

  什麼是“穩”?我們可以從一系列的政府文件中解讀出答案。求穩不是放棄發展,而是小心謹慎;求穩不是束手束腳,而是為了步步為營;求穩不是恐懼未來不確定的事情,而是為更好地規避、化解未知的風險。

  穩是為了讓經濟告別曾經過於追求速度的高速增長,一邊小心翼翼將曾經的泡沫逐個戳破以防系統性風險,一邊牢牢地打好經濟發展的根基,因此我國今年經濟增速的目標為6.5%,不但有利於引導和穩定預期、調整結構,而且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銜接。穩是為了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我國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並通過實體經濟帶動第三産業的增長,實現産業發展、經濟增長的良性迴圈。

  穩是為了讓政府能夠更好的履行職能,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過緊日子,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就是為了讓政府更加得民心。穩是為了讓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稅費的降低、簡政放權的推進,就是為了讓企業能專心投入到企業的生産運營當中,減少企業為各種稅費、為各種手續而分身並增加成本的負擔,讓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穩還是為了廣大群眾能夠安居樂業,房地産的調控、勞動崗位的安排、農業的發展,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們能夠住好吃好,能夠有一份穩定、可創造持續性收入的工作。

  穩還是為了我國社會的整體安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宗教關係和諧、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就是希望我國各族、兩岸三地、海內外同胞同心協力共同發展。

  穩,是一件件小事組成起來的一件大事,這些小事看起來有的似乎沒有關聯,但又會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是哪位委員、代表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必然都會有人讚有人評。因此,各種政策的出臺都需要謹慎穩重,而這種穩重又需要時間進行論證,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求穩。

  在當前求穩的經濟形勢下,擼起袖子也好、赤膊上陣也好,GDP能夠增長多少並不完全在於政策,而是在於每一位勞動者。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政策的引導性作用自然也不能忽視,因為給老百姓更多實惠,就能給老百姓更多幹勁。給老百姓更多機會,就為國家創造更多的機遇,就能真正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作者係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