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賈永輝

臺灣“正名”鬧劇幾時休?

2017年08月11日 09: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臺獨”組織“臺灣聯合國協進會”在訪日中,妄稱要在東京奧運會給臺“正名”,要求稱呼臺灣為“臺灣”而不是中華臺北。試問,臺灣“正名”鬧劇幾時才可休矣?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不容置疑,試圖用“去中國化”的手法也隔斷不了臺灣與中國的情感認同和文化連結。

  臺灣“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體育法”草案時,竟將“中華奧委會”更名為“國家奧委會”,聲稱“這樣的更改具有‘主權’、主體性。”其實,島內的“獨派”歷來在臺灣參加奧運會上頻搞小動作,公開希望臺灣人以“臺灣”的名義參與2020奧運。

  參加體育競技,臺灣總是為了代表隊的名稱而“煩惱”,被稱為“中華臺北”是“矮化”,被稱為“中國臺北”是“統戰”,非得叫“臺灣臺北”。但是,這種主張不但沒有得到主辦方的採納,反而讓臺灣對自己“究竟叫什麼”而迷茫。

  島內政治人物總是在“名字”上作文章,凡是沒有按照臺灣的意願而出現的“名字”,總將責任推到大陸身上,認為是大陸“打壓臺灣”,或者是“給臺灣穿小鞋”,用“苦情戲”來掩蓋真實的“正名”目的。比如,臺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國民黨政府以“中華臺北”參會,民進黨説是“矮化”、“賣臺”。2016年,臺灣政黨輪替,世衛組織在發給臺灣的邀請函上首度附帶聯合國2758號決議及“一中原則”,讓臺灣使用“中華臺北”的名義參加,民進黨又收起了“矮化”、“賣臺”。今年,在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似乎邀請函成了“奢望”。

  臺灣“正名”的煩惱,是自討沒趣的沒事找事。臺灣地區的排協更是率先統一了稱呼,將中華臺北給成了中國臺北。這預示著,一些臺灣同胞自發的行為,是順從兩岸最終統一的歷史趨勢,更是讓臺灣回歸本色,更表示執迷不悟的“正名”都是徒勞的。

  臺灣對名稱的敏感性,可謂是“時刻緊繃著這個弦”,只要知曉有這方面的事情,或者聽聞這樣的資訊,聞風而動,草木皆兵,在第一時間內借助有關單位抗議、力爭改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示,,在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上,我們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那就是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臺灣不管怎麼折騰,始終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固有事實。(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