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董拔萃

“三不”政策應該改成“三要”

2017年02月14日 15:48:1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所謂的“不統、不獨、不武”(以下簡稱“三不”)政策,並不有助於兩岸統一,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三不”加以剖析,以正視聽。

  筆者認為,所謂的“不統”,不可取!無論是抗拒統一或冷待統一,即都沒有了統一的目標,沒有統一的目標就沒有維護統一的意願,更談不上要為統一付出努力,因而亦必然沒有打擊“臺獨”的意志,更不會採取強有力的有效措施對“臺獨”進行遏制與打擊。

  “不獨”,不靠譜!似是而非地在口頭上所宣稱的“不獨”,無論解釋為“不推動‘臺獨’”,或“不支援‘臺獨’”,都是不靠譜的表述,作為一個有擔當的政黨或身居要職的政治人物,自己不推動、不支援“臺獨”是遠遠不夠的,對“臺獨”行徑僅在口頭上表示不與同流合污,任由“臺獨”的氾濫而不予遏制,這樣豈不是等同於默認。

  “不武”,不可能!為偏安一隅,只看在眼前一黨一己之小利益,而罔顧國家統一之大事業,不為打擊“臺獨”出力,不為振興民族奉獻,若“臺獨”勢力惡性膨脹,兩岸統一遙遙無期,幻想臺海風平浪靜,在沒有戰爭的和平環境中睡安穩覺是不可能的。當國際反華勢力把臺灣當做不沉的航空母艦,對大陸的軍事圍堵加劇,戰略遏制升級,當“臺獨”勢力為其政治利益不惜背叛國族,出賣祖産,引狼入室,完全淪為反華勢力的幫兇,難道13億多的海內外中華兒女願意吞下苦果,讓寶島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嗎?所以説,“不武”是一廂情願,臺灣若受外國勢力染指,中國政府必然採取非和平方式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那怕是付出重大的代價。臺灣地區要永保和平安寧,遠離戰爭,只有及早投入祖國的懷抱。“不武”只有在徹底清除“臺獨”隱患,保證兩岸和平發展在正確的軌道上向和平統一的目標前行才有可能達到。

  筆者認為,以“三不”政策,利用臺灣對大陸進行扼制,對中國的和平崛起無濟於事,阻擋不了洶湧澎湃向東奔流的時代大潮,霸權主義行得通幾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必將以衰落而告終,唯有共同維護和平,共建和諧世界,共謀人類福祉,才能經久不衰。

  歷史同樣會告訴臺灣島內抗拒統一的政客,“病樹前頭萬木春”,中國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不統”只會是螳臂擋車,違背民族意志,時代潮流,將會自取其辱。孫中山先生告誡“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對兩岸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歷史進程,臺灣島內的任何政黨、政治人物都應切記。

  筆者認為,“三不”應改為可充分發揮正能量的“三要”,就是應堅定地表明:要積極推進兩岸統一,要堅決反對“臺獨”,要努力維護臺海和平。這將是馬英九決定其歷史定位的一次難得機會。(作者:董拔萃,係菲律賓和統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