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專欄

讓科技人才成為人人嚮往“香餑餑”

2019年01月11日 20: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8個項目和7名科技專家。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月10日新華網)

  據悉,自1999年國務院發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來,已經有31位科學家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最高領獎臺。這份祖國給予的榮譽,顯然比800萬的獎金還倍加珍貴,讓人仰視。這些最高獎的獲得者,要麼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了重大突破,要麼在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方面創造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為國家乃至整個社會做出的貢獻,都不容小視。

  此次,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屬於眾望所歸。相比往年,此次獎金髮放成了最大的亮點,一是最高獎金額由500萬上漲到了800萬,不斷攀升的金額,體現了國家對科技人才的價值認同;二是獎金的分配完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誰的成果誰出名,誰努力誰受獎,表彰更加精準,更貼合民眾的意願。

  其實,相比這些專家的項目成果,幾百萬的獎金並不算多。他們都是科技界的“工匠”代表,數年、數十年如一日在崗位上堅持不懈、默默無聞搞研究,這份甘於寂寞的毅力,是常人無法想像和體會的。同時,精益求精、越挫越勇,就算失敗一百次,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來,這樣的勇氣與執著,是他們成功的橋梁。這樣的優秀科技人才,定當受到全國人民的讚揚。

  但應該看到,科研是清苦的,也是有風險的,成功者少,失敗者多,沒有獻身科技事業的奉獻精神,沒有吃苦耐勞的思想品格,沒有矢志不渝的決定決心,就難以成為取得成功的佼佼者。畢竟,能走上最高領獎臺的只是極少數,而更多不懈地努力奮鬥的科技工作者,一輩子都可能收不到鮮花與掌聲,但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尊敬和支援,是他們繼續前行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營造科技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引導全社會對科技人才高看三分,在名譽與待遇方面提供足夠保障,使他們成為人人尊敬、人人嚮往的“香餑餑”,我國的科技實力必然會迎來“井噴”式提升。(台灣網網友:劉正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