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兼顧兩地市場?
至于港產賀歲片中“港味”的存無、內地與香港兩方面市場如何兼顧的問題,有媒體認為,《美人魚》和《澳門風雲3》反映了港人對內地的兩種態度。《澳門風雲3》導演王晶在片中加入大量網絡時髦語,多得連內地人也反胃。而周星馳沒有亂用內地潮語,電影處處流露出港味:布景是繁體字招牌,配樂是舊電視劇金曲。
香港《星島日報》稱,利用古怪配角炮制無厘頭笑料,正是周星馳的拿手好戲。很慶幸周星馳雖也北上覓食,但《美人魚》表明他並未過分“離地”。香港《經濟日報》稱,《美人魚》的故事固然不獨具港味,也不再循環使用港片經典橋段(像賭片重拍或武俠類),但這種去地域化的影片背景“令全中國大江南北觀眾看來都沒大隔膜”。
《經濟日報》評論稱,自2004年《功夫》由周星馳執導開始,他已悄悄鋪下內地市場之路。《長江七號》則完全面向內地。《西遊·降魔篇》採用內地最熟悉的《西遊記》題材,也為自己轉型幕後完成重要一擊。《美人魚》的任務是讓周星馳坐穩主創之位。懷念周星馳表演的香港人,只能看《家有喜事》修復版了。
而春節檔西遊題材影片層出不窮,則被影評人視作相對“保險”的做法。擁有內地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和人物、大開大闔的場面,西遊故事幾乎天然貼合春節檔氛圍,對于內地與香港同樣適用。
至于《澳門風雲》係列,坐享星光熠熠的超豪華陣容,又有眾多電影類型拼湊,幾乎360度無死角地將經典港片“回鍋”。如同影評人鸚鵡史航所說,隨處可見“以往精彩角色令人嘆息的倒影”。懷舊也好,狂歡也罷,權當過把癮了。(記者 張盼)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