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打好“三張牌”用好用活基層人才

2017年09月27日 14: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基層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用不好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方面是高層次人才不願來的供給側尷尬,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平臺不夠造成人崗不匹配的資源浪費。如何讓基層人才建設搭上改革創新的“順風車”,使人才能夠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需要著力打好“三張牌”。

  不拘一格,打好人才“入口牌”。現實中,一些人才覺得基層條件辛苦、待遇不好,所以不願到基層工作,還有一些即使人在基層,但心不能靜,總想到所謂更好的平臺去。加之一些基層單位唯學歷識別人才,看中文憑這塊“敲門磚”,刻意提高人才進入的“門檻”,導致部分有能力、有擔當、想作為的人才進不來。基層首先要從人才引進的入口著手,必須走出“重學歷輕能力”的誤區,要敢於打破常規,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要注重人才引進的實用性、針對性,以及人才結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也可建立“人才——職位”的雙向選擇機制,打通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溝通渠道,既節約行政成本,也能有效預防人崗不匹配的問題。

  人盡其才,打好人才“發展牌”。“人才難得而易失。”人才不僅要引進來,關鍵還要留得住、用得好。揆諸現實,一個基層單位的大量人才骨幹被上級部門單位借調,“失血”現象嚴重,讓本來就“苦、累、難”的基層單位雪上加霜。基層人才的大量流失,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牽”的基帶來了很大壓力。要留住基層人才,還需要各級摒棄“權力任性”的慣性思維,首先不能任性借調,確實工作需要,也要嚴格遵循相關程式,更不能“借而不還”。就基層單位而言,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搭建好人才發展平臺,讓賢能之才有用武之地,讓人才主動“落地生根”,從而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

  獎優罰劣,打好人才“活力牌”。當前,一些基層單位仍然存在“大鍋飯”思想,求穩怕亂“不作為”,不敢也不遠得罪人,嚴重打擊了一些想有所作為的幹部積極性,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歸根結底,是因為鼓勵激勵機制空轉,容錯糾錯機制缺失、能上能下的渠道不暢通。所以,強化正向鼓勵激勵讓基層人才看到希望,真正落實懲處機制,讓“無為者無位”成為常態,從評優評先、考核獎勵、選拔重用等方面著手,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而不是一味地“冷鞭策”。讓有志之士能夠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大膽的幹,解除後顧之憂,不僅要讓能者多勞,也要讓勞者多得,從而攪活基層人才的這池水,釋放更多人才活力。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萬丈高樓平地起,夯實地基是關鍵。如果説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一座“萬丈高樓”,那麼基層的有力落實就是在打牢地基,而基層人才就是這塊地基的“筋骨”。所以,為基層建立高素質人才隊伍,聚英才而用之,激發基層人才的創造活力,不僅關乎民生福祉,也是時代要求、改革需要。(台灣網網友:盧陽)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