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凈化網路,讓安全成為每一個公民的標簽

2017年09月27日 13: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年9月16日—24日是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也是《網路安全法》正式施行後的首個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已經逐漸的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中,如何使用網路、如何用之安全就成為當前國家面對的嚴峻考驗。

  人們每天使用的手機、電腦、PDA等電子科技産品在方便大眾的同時,其中的安全隱患卻很少有人知曉,在任意遨遊網路世界的同時,背後那一雙看不見的黑手正在不知不覺得獲取了你的個人資訊。網際網路技術極其應用的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據密集型技術將成為新時代技術變革的基礎,數據的大規模集中和數據量的增加,使得安全防護面臨巨大的挑戰。勒索病毒、維基解密、斯諾登網路安全事件是網路安全處於社會輿論的風暴當中。

  而在社會大眾當中青少年所佔比例是日趨漸增。新奇有趣的網路世界給廣大青少年打開了一扇扇絢麗多姿的大門,在充分享受網路世界的舒適快捷的同時,網路安全意識一直都是被忽略的。網路淘寶交易、網站交友資訊登錄、已經各式各樣的網路輸入查詢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網路黑手們躲在暗處將我們瀏覽過的痕跡一一複製保留,最終成為攻擊我們自己的武器。

  那麼怎樣做才是一個合格的網民呢?是我們在進入網路世界首先要學習的頭等事,在網路世界裏不要隨便洩露自己和家人的姓名、年齡、電話等個人資訊;儘量打開闔法、正規的網站;不貪便宜、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發表沒有經過核實的言論、照片,不傳謠、不信謠、不擴散。青少年“三觀”初成,正是極不穩定的狀態極容易收到網路不良資訊的侵擾,長時間的沉迷其中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思想嚴重。

  其次,網路資訊垃圾弱化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識。有關專家調查,網上資訊47%與色情有關,六成左右的青少年中寨網上五一接觸到黃色資訊。還有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在網上發佈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資訊,蠱惑青少年、污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

  再者,網路的隱蔽性等不安全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增多。少數青少年瀏覽黃色網站和非法網站,利用虛假身份進行惡意交友。利用網路犯罪的案件也逐漸增多,傳播病毒、駭客入侵、銀行卡和引用卡詐騙、網路電信的詐騙案等。其犯罪主體大多是青少年,動機也都非常單純、甚至僅僅是“好玩”、“過癮”、“漲粉”“顯示才華”等。因此網路安全的保障,成為了關乎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青少年,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網路不是他們情感的終點站,擺脫情感上的“狂瀉—冷漠”症,讓他們從鍵盤上的交流轉變為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

  2017年6月1日不僅僅是一年一度的兒童節,更是我們國家對網路安全正式立法生效的日子,從此我國的網路安全工作有了基礎性的法律框架,有了更多的法律約束,網路就不再是一個無法管轄的灰色地帶。學會健康上網、依法用網,文明護網,讓網路安全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台灣網網友:羅瑞)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