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大學生屢遭電信詐騙究竟打了誰的臉?

2017年08月09日 16: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山東女孩徐玉玉因被騙走學費而傷心殞命。這幾天,在西安打工的女大學生小李也很傷心,新學年的學費和生活費8200元被騙走了。(8月9日 華商報)

  相信很多人都接到過詐騙電話、詐騙短信,有的在qq、微信等平臺上也會遇到詐騙資訊。那麼電信詐騙是什麼呢?借助於手機、固定電話、網路等通信手段實施非接觸式的詐騙犯罪,就是電信詐騙。

  最初,電信詐騙對象主要集中在農村老年人群,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資信度閉塞,容易受騙的情況實施作案。但是,隨著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的曝光,老年人的防範意識在增強,犯罪分子的“收益”在不斷縮水,他們將電信詐騙的矛頭指向了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從山東臨沂女孩徐玉玉,到齊魯醫科大學小李,甚至有人已經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接二連三的大學生上當受騙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

  但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屢遭電信詐騙究竟打了誰的臉?是不法分子詐騙手段太高明?是大學生防範意識淡薄?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缺失?是誰做了不法分子的“幫兇”?還有就是為何電信詐騙屢禁不止?

  不得不承認,電信詐騙已由之前的“盲騙”發展到了如今的“精準詐騙”,我們應精準識別詐騙手段,見招拆招,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解決問題、預防悲劇重演的思路放在其他方面。

  對於大多數大學生而言,他們的心智已經成熟,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些學生從小生長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只用把學習搞好,別的什麼都不用做,學校也是唯分數論“英雄”,只重視文化課,經歷的少,自然對社會認識不足,防範電信詐騙的意識自然淡薄,這也是針對大學生的電信詐騙屢屢得手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為何這麼輕易地相信了陌生人,是因為他們能夠説出個人的準確資訊,這些資訊的“賣家”在不知不覺中當了不法分子的幫兇,要堅決杜絕出賣個人資訊,對這些幫兇予以嚴厲打擊,資訊在哪出了紕漏,責任就應該追究到哪。

  由於電信詐騙屬於"非接觸式"犯罪,環環相扣,很難留下詐騙的確鑿痕跡,為警方辦案帶來困難,雖然國家也傾注大量的警力、物力、財力去打擊,但是收效不大,抓獲的多數是末端“取款人”,並未抓獲主犯、要犯。

  大學生屢遭電信詐騙打了誰的臉,誰就要做好反思, 吃一塹就要長一智。預防治理電信詐騙是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取得實效。(台灣網網友:趙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