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繡花”功夫下得深,何愁百姓不“比心”

2017年03月14日 20: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繡花”扶貧,旨在精準,一針一線皆落在實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是全中國的“頭等大事”,唯有精準施策、過細工作、明確靶向,徹底斬除“窮”根,方可圓“小康夢”,實現“中國夢”,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強的獲得感。

  百姓獲得感源自於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扶貧,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貧困地區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留下一個貧困地區、不放棄一個貧困群眾。2016年,全國投入超過100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脫貧開發,建設基本農田、興修小型水利工程、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修建鄉村道路......這一系列措施盡顯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意志。其實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很好,發展潛力很大,由於歷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制約,經濟相對滯後。現在有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速度就一發不可收拾。房子修好了、道路暢通了、腰包鼓起來了、日子過紅火了,不就是美好生活最美的詮釋嗎!試想一下,老百姓生活在一個舒適漂亮環境裏,是不是比生活在簡陋的房間裏更富有生氣、更健康,更有幸福感呢?

  百姓獲得感源自於精神充實的滿足感。脫貧,不僅脫在物質層面,更在於精神層面。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對貧困老百姓來説就是最實在的“獲得感”。但是如何脫貧,大多數困難群眾還有“惰性”,“等、靠、要”思想嚴重,一心只盼著上面來“救濟”,卻不思考怎樣“自給自足”。脫貧,不僅是基層幹部的要緊事,更是老百姓自己的大事。“繡花”扶貧,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根除貧困群眾思想上的“劣根”,變“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找到適合自己的扶貧路子和項目,興起一股自我革新、自我脫貧的清流。人,一旦有了目標,就能激發奮鬥進取的熱情,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摘掉貧困的帽子,老百姓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自信,從而贏得出彩人生,實現自我需求、自我脫貧的目標。

  百姓獲得感源自於民族強大的自豪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扶貧開發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多年的努力奮鬥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脫貧道路,這個成就引世人矚目,這個奇跡讓國人民族自豪感直線飆升。精準脫貧,不是嘴嘴説説,而是真正要發揮“繡花”精神,把每一份力都用在貧困地區上,把每一分錢都花在貧困老百姓身上,唯有這樣,脫貧才有保障。每個中國人內心都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只有祖國強盛了,小家才會安康。只有一個個小家脫貧致富了,祖國才會有偉大復興的資本。誠然,在扶貧路上,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越往後,壓力越大,責任越重。但我們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魄,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有久久為功弛而不息的韌勁,有著無數為國捐軀的中華兒女,脫貧攻堅之戰一定會贏得很漂亮。祖國江山如此多嬌,扶貧征途中,我願為你添磚增瓦。

  精準扶貧是法寶,“繡花”功夫不可少。眾人匯聚正能量,小康路上不掉隊。脫貧成果看得見,百姓人人都稱讚。幸福生活在招手,美好日子有盼頭。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國!(台灣網網友:顧時樺)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