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重建百姓“食品安全”的信心 義不容辭

2017年01月18日 16:08:3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月16日,執法人員在一處生産假冒醬油的窩點查處的涉案物資裝滿了五輛貨車。當日,針對媒體曝光的調料造假窩點聚集問題,天津市靜海區組成聯合執法隊伍,迅速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截至16日下午,已經依法查獲非法調料加工窩點3處,查獲數種假冒調味品和調味品生産設備。(來源:1月17日人民網)

  臨近除夕年關,食品安全卻被頻頻爆出“黑暗”新聞,讓老百姓的這個年過得提心吊膽。肉出了問題,奶出了問題,菜出了問題,連老百姓最“放心”的調料都出了問題,假冒偽劣的黑心商家簡直無孔不入。“舌尖上的安全”歷來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但安全問題卻“花樣百齣”,老百姓的“舌尖上”很難獲得應有的“安全”。

  “吃”得不放心,“買”得不放心,食品安全成了老百姓最不放心的問題。食品都不安全了,我們的生命健康又怎麼會有安全?因為對“國産”食品不放心,很多經濟條件好的人要麼紛紛遠赴境外“瘋搶”,要麼就瞄準了“進口”食品。某熱播劇裏有一個情節:主人公買了一堆吃的去幼兒園看望孩子,老師卻以“對孩子的生命安全負責”的理由拒收,一句“我都是在進口超市買的”而被老師欣然接受。這是赤裸裸的廣告植入,也是的真真切切的國民心理。

  買得起境外食品絕不買境內食品,寧可多花錢也絕不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外來的和尚會唸經”,沒有人真正知道“進口”食品到底安不安全,但吃中國的食品實在“太冒險”,很多人都“保險”地選擇了“進口”食品。中國人信不過中國食品,這是中國食品界的悲哀,也是全體中國人的悲哀。甚至很多人都在自我調侃:“吃中國食品活下來的人,體內都有毒素抗體了”,透著太多的無奈與悲涼。

  不是中國的食品“不安全”,是個別“不安全”的食品擾亂了中國“安全”的食品市場。一隻死耗子攪壞了一鍋湯,個別的“不安全”食品案例嚴重影響了老百姓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任由“不安全”的食品問題野蠻生長,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實在令人堪憂,人民喪失的恐怕就不只是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了。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凡是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就沒有小事,是社會問題,是大事,是國事。維護食品安全每一名中國公民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食品監督部門更是當仁不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再小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要放在心上,食品安全部門要真抓、實抓、常抓,要責任為先,勇於擔當,為人民群眾營造綠色的食品生態環境。

  重建百姓“食品安全”的信心,需要多方合力來共同完成,是社會各界義不容辭的責任。維護食品安全不沒有藉口推辭,只有必須承擔的責任,是社會各界的義務之所在。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為食品監督部門“查漏補缺”,食品生産部門要嚴格遵循食品安全市場秩序,爭做“良心”食品産家;食品購買者要紮實樹立食品安全意識,用法律的武器維護合法權益。(台灣網網友:王金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