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年夜飯應該吃出“家”的味道

2017年01月18日 16:06:5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眼間,2017年春節又揮手向我們走來,有關年夜飯的話題漸漸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近幾年來,年夜飯的形式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從家裏的一桌菜變為酒店的家庭聚會,又從酒店的聚會到網路訂制,而今年的年夜飯形式又出現了新的變化。據《寧波晚報》報道,寧波不少家庭今年的年夜飯變成了請廚師到府“私人定制”。市民馮先生就對記者説:“年底了,大家庭總要聚聚吃年夜飯。去酒店吃,價格貴,而且不如在家吃有氣氛;在家吃的話,燒菜又太麻煩。現在,終於有兩全其美的辦法了。”不過,由於廚師檔期太滿,有的家庭不得不把原本安排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提前兩三天或錯後兩三天。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團圓飯,是農曆除夕(每年最後一天)的一餐。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説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因而年夜飯也就漸漸成為傳統年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過去,家庭人口多,物質又十分匱乏。在農村,每逢過年都是生産隊殺上自己飼養的幾頭豬,撈上自己餵養的幾網魚,然後按家庭按人口分上一些。在城市,則是家庭憑票定量購買一些節日食品。隨後,家裏的大人便忙上幾天,燉肉、腌菜、蒸饃。孩子們則嬉戲追打,拍手傳唱著順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大字……。三十晚上,一家老小圍坐在起,一邊吃著全家人自己動手做的年夜飯,甚至只是吃著過年時才吃上的肉餡餃子,一邊嘮著家常,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切身感受到家庭成員互敬互愛的溫馨。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並眉開眼笑地向晚輩上遞上壓歲錢,這是何等的幸福。年輕一輩,則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敬上一杯酒,以感謝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獨生子女家庭的普遍,人們的工作節奏日益加快,似乎沒有了準備年夜飯的時間,年輕人也不想為年夜飯而操勞,因而越來越多的家庭把年夜飯放到了酒店。但無論是在酒店聚餐,還是請廚師到府“私人定制”,總會感覺缺少了“媽媽的味道”“爸爸的味道”,缺少了那種“家的味道”。所以,在人們普遍反映如今過年“年味越來越淡”的情況下,我們不如從找回年夜飯“家的味道”做起,讓年夜飯成為一種飽含親情、充滿愜意的節日大餐,使全家人在品嘗美味佳肴、欣賞央視春晚的同時,重新感受到“家的味道”。

  人們常説中: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真正的年夜飯,不在於準備了多少道菜,也不在於飯菜味道的香濃,更不在於每個人吃了多少、喝了多少,而在於過年的民族傳統,在於因為長時間在外漂泊沒在家人身邊而急於與家人相聚的願望。試想,在外打拼的兒女回到家中,見到父母又蒼老了一些,怎能不回想起“父母的味道”“母親的味道”?對於父母來説,何嘗不想品嘗一下“兒子的味道”和“兒媳的味道”?當然,老人圖的不是兒女為家裏做出多大貢獻,而是盼著兒女一生平安,盼著拉著兒女的手嘮嘮家常。所以,兒女回到家中,不妨把手機“扔”掉,動手幫爸爸媽媽一同準備年夜飯,並對媽媽説一説生活中的煩惱,對爸爸談一談工作上的事情,使全家人在團聚的氛圍中感受到過年時家的溫馨,過年時“家的味道”。

  總之,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春節文化中,吃年夜飯雖然説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但從中感受年味、共用天倫之樂,讓親情更溫馨更生動的內涵則勝過了其他各種形式。所以,年夜飯不妨全家動手一起準備,讓其中“家的味道”更濃更香,而這既節約又飽含親情,還能體現傳統節日文化的回歸。對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台灣網網友:袁文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