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納粹”現身校慶,民進黨打臉啪啪響

2016年12月30日 15:10:0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竹市復興高中學生在進行校慶感恩活動時,在服裝設計方面赫然復古納粹德國。雖然事後學生都大呼冤枉,表示對那段歷史不甚了解,但是光復中學校方的那一句“也希望大人們,也要給孩子們好的示範。”此言一齣,簡直是對民進黨的一頓打臉。

  儘管校方解釋説正如光復中學所説的,“社會與政治的影響太大了,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倣了這個社會、這個政治下的無知,孩子們覺得好玩,只是不知道這種好玩會傷害別人。”在民進黨的帶領下,臺灣社會的整體歷史認知水準達到了“無知”的程度,大人們是有意回避,但是模倣大人們的高中生們卻是真的把“它”奉為真理。

  這種“無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蔡當局治理下的臺灣之所以又出現這種笑話,實質上還是他們推行的“去中國化”造成的。對於這種歷史常識性錯誤,我們可能會感到很奇怪,但對於生活在“去中國化”課綱下、“去中國化”的社會環境的臺灣學生來説,這一點也不奇怪。試想,如果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告知“1+1=3”,那突然有一天又告訴你其實答案是2,我們肯定一時間無法接受,而告知答案的人也會感到非常奇怪。臺灣學生接受到的是錯誤的國際觀教育,認知水準和我們不在一個水準線上,因此,這種“奇怪”根本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涉事學生的老師在得知學生做的道具後並未制止,這便是臺灣教育最大的失敗,其影射的就是臺灣社會的國際觀的問題。進行“去中國化”的臺灣可能是世界上對希特勒包容度最大的地區了,這其實來自於“去中國化”課綱的連鎖反應。事實上,民進黨“逢中必反”,逢日必諂媚的態度一直未變,“去中國化”的必要條件就是諂媚日本。舉個例子,其“去中國化”的課綱中將“日據時期”美其名曰“日治時期”,對日本的諂媚就必然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模糊處理,二戰期間日本的盟國納粹德國自然也被模糊化了,想必這也是這件“納粹校慶”事件的一個原因吧。

  涉事學生確實沒必要刻意用象徵納粹的一切道具,他們是受害者,始作俑者則是民進黨主導的教育課綱。中華文化是臺灣的根,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民進黨偏要逆天而行,一定要做到刨祖墳而另辟蹊徑,其結果就是,臺灣中華文化的根越來越鬆動了,但新的根還未找到,也不可能找到。(台灣網網友:章家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