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校園欺淩 家長心中抹不去的痛

2016年12月30日 15:08:5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中關村二小的疑似“校園霸淩”事件給了中産家庭當頭一棒——名校不是霸淩的絕緣地。儘管中關村二小回應:涉事學生不足以構成“校園霸淩”,但這恐怕難以平息家長的恐慌。霸淩面前,有人倡導文明教化,有人鼓勵以暴制暴,但事後干預總是力有不逮。中關村二小的“霸淩”事件引起熱議,不僅是因為它觸到很多家長的痛點,而且也引發了家長、學校和社會的深思。

  學校本應是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地方,但是頻頻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給這樣美好的地方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學校在欺淩事件中的責任,在中國並未得到明確規定,無論是校方還是社會輿論,對於校園暴力雖然持批評態度,但還不習慣用法治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總是用企圖調解的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重也不過是行政處罰,而且在處理問題過程中,學校與家庭、社會也未形成良好的聯繫與互動,有時甚至在發生校園欺淩事件後,家長與學校互相指責,推卸責任。

  相對於國內的高舉輕打,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對於校園暴力的施暴者遠沒有我們這麼寬容。當一群來自中國的狂妄留學生幹出了欺淩同學的“勾當”後,獲得的刑罰卻讓他們徹底傻眼了。這些事情也許在自己的文化裏是可以接受或者懲罰不那麼嚴重,但到了美國這樣一個體系裏你認為不嚴重的事情就有可能變成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不止是美國,德國也十分重視對學生從小進行系統的“善良教育”,以預防校園欺淩現象的發生;在英國,嘲笑他人也算校園暴力,任何形式的校園暴力,都是不被允許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校園暴力可能出現新的形式,比如網際網路暴力,包括郵件、短信、社交軟體方面對他人的各種形式的暴力。“如果你目睹別人被欺負,而你沒有去阻止,即使沒有執行,也等於和執行欺負的人在同一邊,會讓被欺負者感覺更孤獨。”英國的“反校園暴力條款”是學校成立的必備條件,學校的每一個人,包括教師、學生、行政員工等都必須遵守,校長是第一責任人。

  校園暴力、欺淩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其中涉及到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預防和治理機制,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孩子健全人格,健康發展。人們也應當充分認識到校園霸淩事件在學生範圍內的巨大影響,面對已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不管是欺淩者、被欺淩者還是目擊者,社會、學校和家長都應當儘量把傷害降低到最低,儘快幫助孩子恢復到正常學習生活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孩子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遏制校園暴力,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在孩子擁有良好資源的情況下,更需要家長和社會培育良好健全的三觀來回饋社會,加強孩子的德育教育,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彼此之間用心靈影響心靈,和孩子做更細緻的交流,讓他們遇到問題,把父母、老師、朋友當作一個可以傾述商量的對象,群策群力地分析情況,商量對策,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當老師、家長與學生之間,從內心深處尊重彼此、珍視彼此,校園才會真正被美好和希望浸潤,團結互助、和諧健康的校園氛圍也才會蔚然成風。(台灣網網友:施夢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