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毒地上不再有莊稼”應成為毒地治理底線

2016年11月08日 10:45:5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自“常州毒地”事件以來,土壤污染防治備受各界關注。11月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環保法執法檢查報告,進行專題詢問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明雯提起了“常州毒地”事件,她發問:受污染的農用地,特別是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及工業污染地塊的治理和用途管控中存在著哪些困難和問題?(11月6日《中國新聞網》)

  對於王明雯的發問,在場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住建部部長陳政高都從自己部門職責的角度做出了回應,表示將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好好治理毒地。治理毒地是重要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們普通公眾而言,更為關心的是,這些毒地的危害是不是能不再侵擾我們的利益。也就是説,在治理的時候,如何確保這些毒地不再危害百姓?

  對於毒地的治理是必須的。但是在治理毒地的過程中,毒地卻依然在危害著公眾的利益。具體來説,和百姓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就是“毒地莊稼”現象。很多地方也開始關注毒地,也開始治理毒地,可是,很多毒地還沒有治理好,甚至還沒有開始治理,就已經被“利用”了,最為嚴重的的就是在毒地上種植莊稼的現象。

  前段時間,就有知情人士透露,作為糧食大省的河南,一些糧食作物就是生長在毒地裏的,這些糧食裏能檢測出有毒有害的成分,但是這些糧食卻變成了百姓餐桌上的饅頭、米飯。無疑,這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地方。延伸了來説,在毒地里長出來的還不僅是稻穀、小麥,還有很多老百姓離不開的蔬菜。試問,當這些毒地被如此“利用”的時候,百姓的舌尖安全、舌尖健康還如何維護?

  強化對毒地的管控,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是,加大調查的力度,加大檢測的力度,儘快繪製一張“全國毒地地圖”,在地圖上標注出毒地的範圍,並且要將這張“毒地地圖”進行廣而告之,讓百姓能夠在採購糧食、蔬菜的時候回避這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除此之外,在加大毒地治理的時候,要堅持一個底線,在毒地治理還沒有達到標準的時候,這些毒地絕對不能用於農業生産,這應該是一個最起碼的底線,否則的話這種危害就不是小問題了。毒地要麼是有害工業的廢棄之地,要麼是被工業污染的土地,都是不能用於農業生産的。

  這還需要給地方政府施加更大壓力,不能讓他們為了所謂的“治理政績”,就火急火燎簡單治理毒地,就用於糧食生産、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只有國家監管部門驗收合格之後,確保萬無一失了才能考慮繼續用於農業生産。讓我們更為擔心的是,目前究竟還有多少毒地還沒有被發現,上面還依然長滿豐茂的莊稼?

  把重污染土地劃到基本農田範圍之外,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關注“毒地治理”很重要,當務之急的事情是要確保“毒地上不再有莊稼”。民以食為天,我們不要“毒地上長滿莊稼”,這是生命健康的維繫底線。(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